4岁男孩入住甲醛超标酒店后确诊川崎病?专家带你全面了解“川崎病”

  大众卫生报   2024-10-29 11:53:49

今年9月,上海市民袁女士带着4岁的儿子入住了新开业的上海金桥海昌企鹅万信酒店。入住后,她立刻感觉到明显的装修气味。次日,孩子出现高烧、淋巴结肿大,最终被诊断为川崎病。袁女士怀疑酒店的甲醛超标与孩子的疾病有关异常。她向12345热线投诉,得知酒店在9月4日的甲醛快检中出现异常情况,但后续第三方检测显示未超标。此举引发了公众对酒店空气质量及儿童健康的关注。什么是川崎病?得了川崎病,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在亚洲地区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尽管具体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感染、免疫异常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川崎病虽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即部分患儿未经特殊治疗也能自行恢复),若未能及时识别并妥善治疗,该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

典型症状表现

川崎病的典型症状包括一系列特定的临床表现,这些特征性的改变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患儿会出现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体温高达39~40℃,且抗生素治疗无效,这种高热状态极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随着病情发展,大约在发病后的2~3天,患儿躯干部会出现多形性红斑和类似猩红热的皮疹,同时肛周皮肤也会发红、脱皮。手足背部在急性期会出现硬性水肿,而当疾病进入恢复期时,这些部位则会出现甲床皮肤交界处的膜样脱皮,形成特征性的“手套袜套样”改变。

非典型症状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川崎病还可能伴随一系列非典型症状,尤其是在病程的1~6周内,这些非典型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心脏炎症,以及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瘤、狭窄)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肌梗死,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为复杂和重要。

诊断方法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评估。临床上,医生会关注患儿是否出现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球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改变(如口唇皲裂、杨梅舌)、多形皮疹、四肢末端改变(如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脱皮)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典型症状。当患儿符合上述标准中的4项或以上时,结合实验室(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及影像学(如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即可确诊川崎病。对于非典型病例,医生则需更加细致地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借助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确诊流程

川崎病的确诊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医生会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评估;其次,安排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获取更多证据支持;最后,综合所有信息作出诊断决策。对于疑似病例,医生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川崎病作为一种可能引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儿童疾病,其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共同努力,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警惕性,确保每一个患儿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

郴州市桂东县人民医院小儿内科  郭华英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