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牵风相见 湘西艺术上海展”之摄影作品

李香桂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25 15:05:37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香桂

“牵风相见——湘西艺术上海展”中的摄影作品,通过艺术创新表达,呈现新时代湘西的山水风景与民族文化,揭开了湘西的神秘面纱。与此同时,其还通过视觉叙事,讲述新时代的湘西故事,传播湘西声音。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该展览中的摄影作品,呈现了一帧帧充满诗意、遍布绿色的山水田园风光,牵引着人们心中剪不断、化不开的浓浓乡愁,绘制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张寒烟《凤凰古城北门城楼》

既有云雾弥漫的凤凰古城、德夯峡谷、茶山等自然风光,又有小溪秋韵的吊脚楼、老司城遗址、芙蓉古镇等人文风景。这类摄影作品真实呈现湘西的文明生态与乡土文化。其中,张寒烟的《凤凰古城北门城楼》,展现人、自然与古城的和谐相处。人们在沱江跳岩上来来往往,有人握着相机,有人背着背篓,有人拿着渔网,还有一只狗跟在后面,跳岩后面是一片烟雾朦胧覆盖在江面上,湖面的船和人家忽隐忽现,画面远处是彩云青山,整体画面平稳和谐,充分表现在沱江山水下,人们悠然惬意的生活形态。

刘万春 《湘西矮寨公路奇观》

刘万春的《湘西矮寨公路奇观》,在无人机俯拍的视角下,云雾围绕着绿色的树木和蜿蜒流转的红色公路,充分表现矮寨公路独特的地形特点,线条优美流畅。作品中的红绿色彩对比明显,给人带来鲜明、醒目的美感。整个画面使用中心构图,将公路放置在画面视觉中心的位置,给人以匀称感和舒适度,既体现色彩上的跳跃,又平衡规整。另外,《红石林》《苗寨峡谷》《湘西茶山》《土家族晒龙谷》《中国传统古村落黄沙坪村》等摄影作品,也具象化呈现属于湘西独特的建筑风景、人文景象和自然风光,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状态。

人民成为主角

“人民”是文艺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创作优秀摄影作品的不二法门、必由之路。该展览中的摄影作品,人民成为主角。有柴米油盐的普通生活,有促膝谈笑的幸福温暖,有平凡世俗的人间烟火,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坚定践行。

张涵 《端午抢鸭子》

张寒烟 《凤凰古城端午节龙舟竞赛》

在湘西,月月有节会,会会有精彩,被称为“文化风情的灿烂星空、民族歌舞的欢乐海洋”。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抢鸭子是湘西凤凰流传百年的传统民俗,历史悠久。张涵的《端午抢鸭子》摄影作品完整呈现《边城》小说里的端午场景。鸭子被人们从河岸边的吊脚楼上抛进沱江,众多参与者瞄准目标,迅速出击,吸引远处众多游客市民观赏“好戏”。同样的,《凤凰古城端午节龙舟竞赛》《端午竞技》《凤凰端午抢鸭子》《端午龙舟下水》等摄影作品,从各个侧面反映欢快、活跃、热闹的抢鸭子、赛龙舟场景,让人感受到迎面而来、浓厚的民俗风情,也真实重现湘西人民在特色节日的生活场景。

另外,湘西还有众多特色节日和习俗都在本展的摄影作品中展现,例如,土家族出嫁日的哭嫁、赶秋节打八人秋、苗族四月八、百狮会舞狮子、调年节调年舞等特色场景。

杨志光 《苗家秋色》

杨志光的《苗家秋色》,摄影师将房屋门前梁上挂的苞谷、大蒜头,地上晒的辣椒和苞谷籽,簸箕篓子里的扁豆完整地呈现在镜头面前,画面中间是穿着民族服饰的苗族妇女,坐在板凳上绣着一件暗色的男士服饰,脸上满是幸福感。《老街长桌宴》《最美的婚礼》《喜事》《锉刀下的风景》等其他摄影作品,展现湘西人民的平凡日常生活,能从中惊喜地发现我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正在不断增强。

可以说,广大摄影师扎根人民、记录人民、启迪人民,以审美的态度,将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与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与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留下新时代的湘西人民影像。

用光影记录湘西巨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湘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出行方式的演变呈现出经济巨变。从原来的《火车进山城》到现在的《从十八洞飞向天安门》,其中黑白与彩色、“火车”与“飞机”、“山城”与“天安门”形成强烈对比,在两者的跨越之中,反映出的是时代的巨变和历史性的跨越。

唐克立 《火车进山城》

张瑾 《从十八洞飞向天安门》

在《火车进山城》这张黑白照片中,在山坳坳里众多湘西人民围绕着铁路轨道观看火车进站,轨道旁边是一片田野和寥寥几户人家,画面中间是醒目的白烟,象征着“火车”刻进湘西人民的历史印记。在《从十八洞飞向天安门》这张彩色摄影作品中,镜头最前面的人头上剃“十八洞”三个字,他的正前方是人民在排队前往写有“首都航空”的飞机。这便让受众把“十八洞”和“首都”联系到一起。这两幅摄影作品中虽然没有展现人们的面部表情,但是从人们抬头仰望的方向、人流朝向的方向可以看出,在看到从“山城”起飞的飞机飞向“天安门”时,湘西人民激动雀跃的心情和满满的自豪感。

“要想富,先修路。”从《苗岭互通》《时代之路》《绿水青山家更美》《高铁飞驰》等作品中能看到一条条高架桥、高速路穿梭在这片土地上,它们带动着湘西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

非遗保护与传承亦是湘西巨变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湘西州不断推进非遗保护与文物保护、文化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湘西州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308项,这些非遗项目是湘西独有的名片,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摄影师将镜头对准非遗传承人们,记录这些鲜少被人们关注的非遗技艺,以影像的形式传播非遗。

张寒烟 《锉刀下的风景》

张寒烟的《锉刀下的风景》,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屋内坐着一家三代人,用锉刀传承着非遗项目——锉花的工艺,地面上还放着《苗家六月六》的锉花成品。不仅表现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苗族的民族风情,还加入锉花这项非遗技艺的呈现,体现出新时代摄影师们对非遗技艺传承的关注。

结语

“牵风相见——湘西艺术上海展”,是湘西与上海友好交流的一段佳话,是向世界讲好湘西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探索,更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文艺献礼。该展览中的摄影作品绘制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记录湘西的时代巨变。湘西需要这样的摄影作品,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摄影作品。

责编:李璇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