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补冬不如补霜降 养生重点在这里

    2024-10-23 10:23:06

今天是霜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为秋凉之候,降为敛藏之机。在此时节,天地阳气敛降,寒气逼迫阳气渐向地中掩藏,此时养生需与天地同步,借金气肃降之大势,助阳气内收,精气敛藏;同时,注意滋养阴气,使肾精固护,肾水温煦,待来年温木生发。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健康养生尤为重要。那么,霜降养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起居:“霜降变了天,多重视保暖

霜降到立冬,此时气温下降明显,风寒湿邪易侵袭腰腹及下肢,阻滞经脉,气血不畅,一定要注重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重视腰腿的保暖及锻炼,可以选择睡前用艾叶泡脚。

霜降已处深秋末期,秋气伤肝,此时应注意滋养肝血。而熬夜最伤阴血,当肝血不足时,人容易出现子夜失眠、脾气急躁、双目干燥、手脚发麻等不适,故睡眠方面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则以应秋气之清爽,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与大自然规律相契合,是最好的养身之道,即“天人合一”,霜降时节,为避免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可做些伸展和缓的运动以舒展身心,以微微出汗为度,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岀汗过多,汗多泄气,有悖于秋冬时节阳气伏藏之道,太极拳、散步、慢跑、登山等都是比较适宜的运动方式,如古时霜降时节就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但应注意,霜降前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常见的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为预防这些疾病,外出运动时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对呼吸道的刺激。

饮食:“补冬不如补霜降”

中医学认为“四季五补”,即春要升补、夏宜清补、长夏淡补、秋需平补、冬则温补。霜降为季秋之时,补霜降,其实就是借天势将阳气归根,将能量潜藏于体内,所以说这个时节适宜平补。《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肺金当令,燥气太过,易郁肝木而伤脾土,故进食应以温润补益为原则,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物,补而不峻、防燥不腻,以达润肺滋阴、益胃生津的目的,故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

霜降节气也可以适当食用秋梨、柿子、蜂蜜、甘蔗、柑橘、芝麻、莲藕、栗子、胡桃、枇杷、荸荠、白果、乳品、葡萄等食物;中药则可以选择西洋参、百合、玉竹、沙参、麦冬、天冬、山药、黄精、桑葚、白扁豆等,做药膳或代茶饮都是非常好的选择。这个时候,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寒气,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情志“心无其心,百病不生”

深秋时节,草枯叶落,万物萧瑟,常会让人在心中起悲秋、凄凉之感。按中医“五行”理论,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而肺气虚则机体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这时,应注重精神调摄,尽可能做到心情舒畅、内心安宁,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保持内心宁静,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宋代养生家陈直曾指出:“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动多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需多方诱说,使愉其心神,则忘其秋意。”年轻人要关注家中老人的情绪变化,多与其沟通、谈心,减少老年人因情绪不佳导致疾病诱发、加重的概率。

郴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朱素莹 通讯员 王珂 李云芝

责编:陈艳阳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