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4-10-16 16:34:58
门诊案例
近日,一名30多岁的女性患者因为反复的“感冒”症状前来医院就诊。她在过去几个月经常感觉疲倦,伴有低烧和咽喉痛,原以为只是普通感冒,但用药后症状一直没有好转。查体时医生发现她的颈部淋巴结肿大,触诊时没有痛感。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早期淋巴瘤。
听到“淋巴瘤”这个词,许多人不知道是什么疾病,也不清楚治疗是否困难。今天,我们邀请长沙市第三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郭妮娜带大家全面认识淋巴瘤,了解它的发病原因、早期症状以及如何防治,帮助大家及早发现、及时应对。
什么是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源自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属于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抵抗感染和疾病。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结、淋巴管以及其他器官,如脾脏和骨髓。淋巴瘤发生时,淋巴细胞出现异常,开始无限制地生长和增殖,进而形成肿瘤。
根据统计,淋巴瘤是全球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包括多种类型,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前者较为少见,通常可通过正规治疗治愈;后者类型多样,部分侵袭性较强,但经过合理治疗也有良好预后。
淋巴瘤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些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生有密切关系,如长期的免疫缺陷、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HIV病毒)以及过度暴露于放射线或化学物质等。此外,年龄的增长、家族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是风险因素。
积极就医,莫忽视淋巴瘤早期信号
淋巴瘤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与普通感染或炎症混淆。因此,了解其早期信号,及早就医至关重要。
信号一: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最常见的表现是颈部、腋窝、腹股沟处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如果淋巴结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且不消退,需引起重视。
信号二:全身症状 一些患者会出现淋巴瘤B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夜间盗汗、体重迅速下降等。这些症状提示病情可能在进展。
信号三:其他非特异性症状 例如疲劳、皮肤瘙痒、腹部或胸部疼痛等,取决于肿瘤所在部位。
由于淋巴瘤的症状易被忽视或误诊,如果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尤其是淋巴结肿大超过2周,建议尽早就医。医生通常会通过活检来明确诊断,这也是唯一确诊淋巴瘤的方法。
淋巴瘤,如何防与治?
目前,预防淋巴瘤的措施仍有限,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避免已知风险因素可以降低发病几率。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定期锻炼,提高免疫力。
2.避免过度暴露于辐射和有害化学物质。
3.及时治疗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如HIV、幽门螺杆菌等,以免引发免疫系统问题。
4.对于有淋巴瘤家族史或免疫缺陷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和关注身体信号是预防淋巴瘤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没有针对淋巴瘤的特定筛查项目,但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淋巴瘤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大多数患者在规范治疗下可以获得良好的生存率,甚至达到长期生存。因此,发现淋巴瘤后,不要过于恐慌,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及时治疗。
指导专家:长沙市第三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郭妮娜
文案:袁小玉 制作:姜涛
通讯员:戴婧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