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12 07:57:14
走出骄阳似火的夏日,季节的时针又拨到了金色的秋。很早就有这个念头,离开喧闹的都市,乘着凉爽的秋风,去通道侗乡走走,去领略民俗风情的韵味,去感悟山野里的那串秋。
侗寨秋韵。王启友摄
几声鸡叫、几声犬鸣,迎来了侗乡仲秋的清晨。一轮火红的阳光透过层层薄如轻纱的晨雾,放射出万道霞光,草尖上酝酿一夜的露珠也被染红。微寒的秋风轻轻地掠过额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顿感一种乡野的温馨。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湛蓝的天空下,白云飘过,落叶飞舞,小鸟呢喃。满目漫天的黄色遮山映水,一路走来,品尝着那黄色的主色调,是那般地柔和与惬意,如同品尝那杯浓香的茉莉花茶,一股幽香便在体内扩散了,荡气回肠而又令人回味。一席山风拂过,纯净如水,不带一丝修饰,洒洒脱脱,爽爽利利。
如果说和煦的春风是温柔的少女,羞羞答答,多情含蓄;那么这爽利的秋风则更像洒脱的少妇,秋水伊人,韵味深长。时而伴之其中总有几片枯黄的落叶。
落叶是秋天的符号,是秋天的名片,是秋天的象征,也是秋天的见证者。
一片刚才还挂在枝头闪着太阳光辉的树叶告诉我,它正在和夏天作最庄严的告别仪式,即将奔向大地,落叶归根。当我再回首翘望它时,已随了秋风,起舞弄清影,悲壮去飘零……秋风似乎也有生气的时候,秋风扫过,抖落满树的坠叶纷飞乱舞,或自个儿打着旋转,或两三片结成伴儿,也有些调皮地跟着风儿飘向别处,恰似蝶儿满天飞,片片都浪漫得凄美深沉;片片都飘零得落满辛酸。
不禁想起那凄美的词句:“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它们没有追随春天,与秋风一起,枝枯叶黄,消逝芬芳,空留阵阵余香。
于是,一时间路旁的小径被铺得满满的,成了薄薄的一层地毯。循路走去,踏在那层地毯上,树叶在风的摇曳下发出“哗哗”声响,伴之偶尔秋虫鸣唱,全然没了夏日的聒噪。身临其境,便转入了静美的诗情画意之中。落叶是诗,是音符,是天籁自鸣,是文化创造,是一连串的提示、启迪和教诲。虽然它们已没有了春的希望,却有了秋天的成熟,秋天的韵味。
横岭侗寨。王启友摄
沿着石板路,走过侗家风雨桥,只见河滩边、杨树下,一片宽阔的草地,三五个放牛的牧童正在草地上嬉戏,吃饱了的牛群躺在树荫下安闲自足地甩着尾巴驱赶蚊虫。秋日的阳光斜照在这片草地上,穿透树林留下了些许斑驳的倩影。
记得离我家不远的小河边,也有一片草地,那是我小时候放牛的地方,也是和儿时的伙伴经常打滚的乐园。我平躺在草地上,想着儿时的往事,让自己的心身融化在这一片自然之中。
不知何时,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崽悠闲地从身边走过,同我一起沐浴在秋日的斜阳里,时不时偏着头望望远方,或叽叽喳喳引领小鸡在草丛中啄着虫子。
我弯下身子像哲人一样审视每一棵小草,那半黄半青的小草折射出了它的一生。它们的叶子大多数已衰败在土地上贴着,只有几片绿叶仍倔强地支撑着。像那些正在田间劳作的父老乡亲,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然而那紧握锄把镰刀的手仍然固执地为儿女们支撑着一片天空。这些小草,不知被牛羊啃噬了多少遍,也不知被鸡鸭践踏了多少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几近灭亡的劫难,却又以让人心惊的毅力活了下来。并且显得那样静谧,又是那样的悠闲随意。从它们的身上,我找到了也许我永远也追求不到,但我仍然孜孜以求的东西,我悟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我觉得人的一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又是多么的值得庆贺。人生苦短,还有什么可烦恼的呢?!
高速公路进侗乡。王启友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鼓楼里芦笙飞扬,琵琶铿锵。热情好客的侗家人急忙请客进屋。站在侗家吊脚木楼的走廊上,凭栏眺望,田野里一片金黄。虽然没有了夏日充满生机的油绿,却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稻香。一只只黑色或灰色的小鸟,成群地飞过田野,飞过那翻滚着层层金黄色浪花的稻海边,鸟啼声声,我想一定是在讴歌乡亲们辛勤劳作后的收获。飞累了,就停歇在房顶或电线上,仍欢快地叫着,它们知道,自己该失去的就会失去,该到来的就会到来,我们同样的长大,同样的成熟,同样地将走过一个完整的秋天。
随着稻田里打谷机的轰鸣声渐渐远去,田埂上与侗寨边的晒场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木风车吱吱声此起彼伏,风车的漏口总是流下一箩箩的金色。簸箕箩筐便在抑扬清幽的侗歌声中把今年的收获盛起。
不经意间,当风车摇下疲惫的夕阳。晚霞离远山只那么一点点了,天边红得像过年时写对联的红纸。晚风吹来,暮夜来临。西山的枝梢挑起了那钩新月。灯光下坐着那肌肤黝黑的侗家汉子,悠闲地抽着旱烟,侗家大嫂正忙着备办丰盛的晚餐,腌鱼酸肉米酒野菜散发出诱人的甜香。不免又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吞下的是一天的劳累。汗水,透出的却是一种丰收后的快乐与欢欣。
哦,侗乡的那串秋,是侗家人用风车摇出来的,是侗家人用芦笙吹出来的,是侗家人用琵琶弹出来的,是侗家人用山歌喊出来的。爱侗乡的那串秋哟,更爱侗乡这山里的人。
(作者:王启友)
责编:易鑫
一审:易鑫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