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4-10-10 18:00:23
今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其中抑郁障碍占比高达3.59%;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56%;此外,酒精使用障碍的患病率也达到了1.84%。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以及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男性酒精使用障碍问题需引起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没有健康的心理,身体健康也无从谈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来积极了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学会如何面对与治疗。
常见精神疾病都有哪些?
目前常见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比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酒精使用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多发的精神疾病也有所不同。
其中,焦虑障碍主要表现是常常担心、紧张、害怕、惴惴不安等;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自责自罪、睡眠和食欲改变等;还有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多梦、早醒等。此外,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双相情感障碍等也较为常见。
抑郁症、焦虑症等高发精神心理障碍,常常伴随着以下认识误区:
1.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想不开”、“想得太多”或“受刺激了”等,认为并不是生病了,因而未得到正确认识,延误早期治疗。
2.即便患者及其家属意识到精神心理方面存在问题,也往往因为讳疾忌医而拖延治疗。更有甚者,他们可能会轻信一些未经证实的偏方或随意服用药物,导致治疗不规范,进一步加重病情。
3.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人常常因为病耻感而不敢寻求帮助,担心在人际交往和职场中受到排斥。这种心理负担使得他们更加难以迈出就医咨询的步伐。
4.部分患者长期因食欲下降、心慌、头痛头昏等多种身体不适症状而频繁就诊于消化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尽管经过一系列躯体检查及医生诊断,未能发现躯体疾病的证据,但这些症状实际上可能是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的表现。
对于比较轻微的抑郁、焦虑、失眠等,一部分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或者有效的自我调节缓解,如果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建议及时咨询精神科医生进行全面的精神心理状态评估,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达到尽快缓解的目的。
如何预防精神心理问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消极情绪的存在是正常的。当发现自己持续受到某种特定情绪,我们需要正视并努力改变那些导致持续负性情绪的情况或思维模式。为此,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应对:
1.时间管理与生活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工作计划,确保规律的作息和健康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些都是维护精神健康的基础。
2.运动与兴趣培养:适当运动,定期进行户外活动,有规律的锻炼能够提升情绪,释放负面情绪。同时,培养绘画、音乐等兴趣爱好。
3.社交与情感支持:适当社交,与亲友同事交流,获取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4.正念冥想与放松训练:学会活在当下,接纳自我,包括接纳自己的好情绪与负面情绪,从而建立更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提升情绪弹性和幸福感。
5.心理调适与积极暗示:积极暗示自己,改变消极思维。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压力源都可以改变或消除,专注于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避免过度纠结于无法改变的事实。
6.提升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
如果尝试了以上方法后,仍然感觉效果不佳,建议及时就诊,咨询专业医生。专业的治疗能够及时避免精神心理问题的产生。
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
1.心理治疗:对于轻度的精神心理障碍,可以尝试选择适合患者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团体治疗等。
2.药物治疗:对于中度、重度精神心理障碍,通常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如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等。
3.物理治疗:对于某些具有确切物理治疗效果的精神障碍,可以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等方法。
同时,也要重视精神障碍的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提高社会功能。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陶好娟
大众卫生报 记者 郭芝桃采访整理
责编:郭芝桃
一审:郭芝桃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