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7 17:15:43
华容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县,毛泽东、彭德怀、贺龙等在这里进行过早期革命活动。1921年年底华容青年吴芳在苏俄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何长工、高风、毛遇顺等5人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建立中共华容地方组织。百年来,华容人民跟着共产党,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谱写了壮美的史章。
红色热土、革命摇篮。将军之乡,长工故里。华容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唯一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著名的老区县,红色资源十分丰富、革命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华容地方党组织成立100周年,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华容县红色记忆”栏目,回顾华容地方组织的百年历史和荣耀,充分发挥地方党史和红色文化在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中的重要作用。期望县内外广大读者认真品读,广为传播,真正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富美华容,贡献我们的力量。
王震将军
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坛风雷激荡,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共和国农垦部部长王震,却不辞劳苦,奔波在基层,脚踏实地大抓农业生产。
1971年6月11日傍晚,一辆军绿色吉普车顶着骄阳,急速驶进华容县城。当年开垦南泥湾的八路军359旅旅长、名扬天下的王震将军,在中共岳阳地委副书记张月桂、君山农场党委书记李朗秋的陪同下,驱车来到华容。早己得到通知的中共华容县委书记、华容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杨振山,和县委、县武装部的几位同志在县招待所迎候。吉普车刚一停下,他们快步迎了上去。
年逾花甲的老将军精神爽朗、乐观,说话风趣幽默。他见杨振山身穿军装,笑着问:“你这个当兵的懂农业吗?搞几年啦?”
杨振山原是华容县武装部政委,1967年兼任地方党政工作。他见上将王震发问,立即回答:“报告首长!四年啦,主要是向地方同志学习。”
王震笑着点点头说:“好,多向地方同志学习。”
来到县革委招待所,王震见只有杨振山一个人陪餐,便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呢?你们抓生产的是谁?”
杨振山连忙把生产指挥组组长万作忠找来。王震见他来了,就拿起一钵子饭递给万作忠,开玩笑说:“同志,看你这个生产组长能不能干,先看你能不能吃。”他一边吃饭一边说:“听桂爹(张月桂)、朗爹(李朗秋)说,你们这里科学种田搞得不错,我才特意来的。你们很忙,我来得也突然,今天晚上休息,明天谈谈农业生产情况。”
第二天上午,杨振山和县委常委胡炳先、万作忠,县农科所指导员庄有玉,全国水稻劳模、新建大队党支部书记何光星等同志,在招待所向王震汇报全县农业生产情况。王震对华容县的科学种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边听边问边记,显得很活跃,很亲切。当汇报说到全县动员农技干部归队,回到第一线和农民共同进行科学种田时,他赞扬说:“你们把农技干部组织到农业第一线,和农民一起搞科学种田,这是有远见的举措。”
当汇报说到农技干部和群众结合后,逐渐形成了科学种田网络时,王震问:“县农科所在全县的地位作用怎样?”庄友玉回答说:“农科所是全县科学种田网络的龙头,我们先实验、示范,有好经验再推广到公社农科站、大队农科队。”他又问何光星:“你这位劳模起的作用呢?”何光星汇报说:“在大队建立了科研队,生产队办了科研组,队、组都有实验基地,通过这些基地,按生产季节一环一环地训练农民技术骨干。水稻生产的每个环节,骨干都到农科队培训,先掌握技术再回队去带头干。”当听说何光星正推广落水晒田的技术措施时,王震高兴得站起来说:“走,到你的实验田里去看看!”
打仗勇猛无比的王胡子,指挥农业生产同样也是风风火火,而且还是十足的行家里手。顶着六月的骄阳,一行人陪同王震部长驱车来到新河公社新建大队,一下车就往何光星的试验田走去。王震穿着布鞋走进稻田中央,兴奋地大声说道:“老何,你做得好!全县像你这样晒田的多不多?”
何光星回答说:“一部分农民还不太相信,怕失了水延误了生产时机。”
王震大声说道:“落水晒田是有道理的,湖北叫‘节扎’,可调节温湿度,促使根系发达,控制无效分蘖。要使更多人懂得这个科学道理。”
王震走出稻田,来到一片长势喜人的棉田,向正在除草的妇女们问好。他抓起一把土捏了捏,询问起棉花的耕作情况,提出要多搞“营养”,要学习湖北的办法搞棉麦套种。
下午来到县农科所,王震直奔试验田。看见田里有一个很大的已发酵的凼子肥坑,他蹲下身用手捞起一把看,很有兴趣地问:“这样的凼肥含氮、磷、钾成分各多少?要达到计划产量每亩需要多少肥?”庄有玉讲了几个对比数据,他满意地说:“要大积土杂肥才能提高产量。”
王震和张月桂、李朗秋一行边看边走。来到竖着百多个牌子的实验田边,看到其中有十几个品种是从农垦系统引进来的,并都是在他的亲自关照下培育推广的,因而兴致特别浓。他滔滔不绝地讲起这些种子的发现、演变过程和怎样解决种子老化、种子搭配等问题,并指着一个品种说:“这是好家伙,抓住了季节一季亩产可达800多斤。”在听取正在推广的“稻稻油”三熟制汇报时,他说:“很好。农民收了晚稻种油菜,又有粮食又有油吃,饼肥回到田里还能改良土壤。”同时指出:“你们的稻稻麦面积太少。”当汇报说到湖区地下水位高,麦子病多时,他批评说:“为什么不解决地下水的问题?耕作制度要改革,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没有科研先导不行,这是必须研究的课题。你们能把面上多个矛盾集中到农科所研究,取得经验后再向大面推广,还有1600亩良种繁殖基地,小田为大田服务,这些经验很好,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地下水的问题?”素以果敢著称的上将王胡子,当时就对杨振山说:“我明天去湖北,你们华容派人跟我一同去湖北学习三熟制和降低地下水的办法。”说着,就向杨振山介绍起了小麦良种。当听说晚稻常受寒露风袭击而影响产量时,上将部长关切地说:“为什么对着风,而不避开风呢?你们的温室、特早熟品种,不都是为避风的吗?要下气力解决好这个问题。”说完,他当即给福建漳州行署写了封信,请他们帮助培育冬季特早熟水稻品种。
王震将军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新中国成立后主管生产建设兵团和农垦事业,他又成了精通农业的专家。视察华容农科所养猪场时,他对熟食改生食连声称赞,并顺手抓起一把发酵饲料闻闻香不香。当杨振山介绍畜牧干部李景秀研究的杂交猪种长得好时,他就向李景秀询问杂交配种的方法,还向随行秘书交待,要整理好材料推广。他还谈到,要研究黄牛杂交,发展畜禽,成立水科所,建立冷库,发展渔业等问题。
中国大将,平民作风。王震在视察中和技术干部一见面,总是亲切地问长问短,表现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对人才的爱护和关心。他对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分配来华容的两位同志很关心,拉着手问长问短。对他们两位英雄无用武之地感到婉惜,当即对岳阳地委副书记张月桂和华容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杨振山说:“你们要关心这两位知识分子,要把他们安排到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临行前,王震将军和张月桂、杨振山告别,特别叮嘱说:“四级农科网好,你们要坚持办下去,我要把你们的经验向中央汇报。”
将军的华容之行,有力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业科学实验网的发展。197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农林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在华容召开全国“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经验交流会”。1975年10月,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下达了《关于各县都要建立和健全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的中央文件。农科之花,开遍中华。(撰稿:郭清彬 本文依据杨振山回忆录和本文作者调查资料撰写)
责编:王相辉
一审:张璇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