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20 09:40:4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张 洁
在醴陵,有一个地方,时间却好像悄悄地静止了。沉淀着厚厚的灰尘,成排的瓷器半成品整齐地沉睡在架子上,好像机器一启动,它们就会重新焕发活力;搭着手套的手推车放置在过道里,似乎不久后,就会有工人来装车,运往下一个车间;挂在墙上的小黑板,上面有白色的粉笔字,写着工作安排和提醒;窑炉控制室的老式日历,停留在了2011年5月17日那一天……
这里是醴陵群力瓷厂,它位于来龙门街道八里庵社区玉瓷路新村1号,依然保持着瓷城人记忆中的模样。只是厂区的道路,长满了绿色的青苔,曾经的繁华,在时光中,像一幕幕老电影的画面……
红色荣耀,融入群力瓷厂血脉
“千年瓷都,天下醴陵。”醴陵陶瓷之路,是薪火相传之路,陶瓷生产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醴陵陶瓷之路,是创造辉煌之路。根植于底蕴深厚的瓷都醴陵,醴陵群力瓷厂承载历史的荣光。醒目的“红官窑”招牌字样,掩映在大门口密密麻麻的爬山虎中间。
翻开醴陵群力瓷厂厂志,泛黄的纸张记载着光辉的一页。瓷厂的前身,是1958年周恩来按照毛泽东指示,亲自批复拨款创建的醴陵艺术瓷厂。1964年,更名为湖南省醴陵群力瓷厂。1974年,群力瓷厂为毛泽东特制“毛瓷”,被誉为“20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
今年67岁的汤师傅,1985年进入群力瓷厂工作。在他的记忆里,总是记得师傅们一遍遍地讲述过的,当年制作毛瓷的故事。
从1958年开始,数十年来,醴陵不断出品国家领导人用瓷、国宴瓷、国家陈设瓷、国家礼品瓷,主要由湖南省瓷器研究所研发,由群力瓷厂负责生产。红色荣耀奠定了红官窑作为新中国国家用瓷重要生产基地与第一品牌的至尊地位,更在官窑血统的历史沉淀中,注入了新中国的红色内涵与意义。
1974年秋天,有关部门决定为毛主席烧制一种轻薄小碗,并提出了具体要求:“釉下五彩,内外双面都要有花、重量轻而结实、健康耐用、永不褪色。”釉下彩双面有花,在当时的制瓷业也尚无先例,巨大的困难可想而知。醴陵群力瓷厂承接了这项“严肃而光荣的任务”,集中最优秀的技术人员,成立研究组,材料、配方到器型设计,颜料搭配等每一个细节攻关。1974年11月,“毛瓷”四季花瓷碗烧制成功,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毛瓷”开创性地采用工艺极其复杂的“三烧制”三次进窑工艺,精益求精,无与伦比。有国家文物鉴赏专家评价:“‘毛瓷’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激情岁月,存入瓷城时代记忆
“群力瓷厂,天下有名。在我们当时那个年代,每个职工都以在群力瓷厂工作为荣。”汤师傅进入群力工作时是18岁,可以说,他最好青春年华的种种,都和瓷厂有关。
据醴陵群力瓷厂厂志记载,醴陵群力瓷厂,总占地面积约10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其中建有七栋五层职工楼房,陶瓷机械设备50多套。曾经在群力瓷厂担任销售工作的严志勇记得,群力瓷厂鼎盛的时候,生产的产品总是供不应求:“有的客户付了订金,交货时间排到了5年后,但他们还是愿意等。”那时候,很多人以为,日子会永远这样。伴着清晨的阳光来到车间上班,下班后,看到三三两两的孩子在职工楼边的梧桐树下奔跑,欢笑声不绝于耳……
时代的大浪打过来,有时,快得让人猝不及防。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结束后,市场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大大小小的国营瓷器厂纷纷倒闭。2003年,醴陵群力瓷厂改制。2011年,群力瓷厂厂区全部停产。厂内700多名员工经历过阵痛,有的艰辛创业,逐渐成为撑起醴陵陶瓷行业的半壁江山;有的改换人生跑道,努力生活。
“你看,这是制泥车间,那边是成型车间,窑炉车间、彩绘车间、检验包装车间、成品仓库……”走进群力瓷厂旧址,几许沧桑含在眼里,不时化为一声轻轻地感叹。富有时代特征的红砖黑瓦厂房,木构顶篷已陈旧,窗户门框的绿漆斑驳掉落,屋内石灰涂抹的墙体满是灰尘。但那些带着历史年代感的电气设备、机器保存完好,没有一点生锈的痕迹。柜子里还有工人生产的扳手、工具,喝茶的水杯、工装原封模样,那些充满热血和激情的岁月,似乎还历历在目。
工业遗产,深入讲述中国故事
只要你来到群力瓷厂,你就会震撼于这种生动不可再现的工业场景。它不仅凝结着几代人的情感,更是中国工业顽强生命力的生动诠释。
2011年,群力瓷厂正式停产之后,醴陵市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多次组织上级文物专家对旧址进行考察调研;2019年,醴陵群力瓷厂旧址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专家称,群力瓷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传承和发展当代釉下五彩艺术的典范,是湖南陶瓷工业珍贵的‘活化石’,在全国极为罕见。
“工业遗产既代表了历史,又指向着未来;既凝结国家记忆,又展望着地区振兴。”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走进群力瓷厂时,曾感慨地说道。
作为千年瓷都,醴陵底蕴深厚,“瓷”韵满城。2023年,湖南首批工业遗产公布,7处上榜地,醴陵占3席,醴陵窑、醴陵群力瓷厂、醴陵国光瓷厂榜上有名。而醴陵的中国陶瓷谷,早已被评为全国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基地。
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据相关资料显示,醴陵市已有相关规划,将中国陶瓷谷、醴陵群力瓷厂、醴陵国光瓷厂等连接成工业旅游专线,将醴陵打造成一座工业和文化、继承和创新深度融合的文旅新城,让工业旅游成为城市又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千年瓷都·五彩醴陵”,历史的辉煌,不会被湮灭,而时间的长河中,新的故事,正在发生。9月29日—10月3日,2024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将在中国陶瓷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欢迎你走进醴陵,和这个城市一起,续写新的故事。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