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9-11 17:17:07
文|田有国
四月底的星期一早上,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沅江边上的江东小学,六年级1班的4个学生正在二楼教室进行期中考试,站在旁边的监考老师不时提醒考试时间快到了。
辰溪县孝坪镇江东村小学课堂。 王云杉 摄
因今年县里新一轮教学点优化布局调整,6月底江东小学将撤并,4名学生和4位老师是这所学校最后的留守者。与之对照,3年前,辰溪城区才全面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
江东小学是辰溪县孝坪镇江东村的一所村级完小,这里距孝坪集镇10公里,距县城14公里,与有着湘西“小南京”之称的泸溪县浦市镇隔江相望。
学校所在地江东村历史文化悠久,曾是沅陵、泸溪、辰溪三县交界地。沿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方圆十里都是以种蔬菜为生,生活富裕。村东侧是沈从文笔下“比北京碧云寺还好看”的江东寺,江苏青年工读服务团曾在此办学。
1950年代共和国建立初期,扫盲运动推开,教育面向工农群众。此时,全县各地条件非常简陋,没有资金物资建学校,江东村原抗战难民联合工厂的旧厂房场地很好,就在此开办了江东完全小学。附近4个乡镇学生都在这读书,学生和教师众多,这是江东学校的第一次繁荣期。
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历经曲折的学校恢复正常教学。此时,学校有7间教室6个年级7个班,包括11名教师在内,全校200人左右。
学校条件很简陋,毛坯砖墙,窗户没有玻璃,课桌和凳子是本地木匠用马尾松实木制作,没有油漆。教室地面是三合土平整,下雨时很泥泞。操场全是沙子,学生们上午穿着干净衣服进校,回家就是满身泥沙。
转机来自于国家颁布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法》,孝坪镇在1994年开始的第一批“普九”范围之内,对学校办学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
那时实行“三级办学,分级管理”,镇村资源非常有限。为把江东小学建设好,师生们自力更生,平整操场和地基70多方土石方是教师齐心协力挖出来,所需的50多吨砂卵石是师生肩挑背扛,一担一袋从河边运上来。为做好绿化,教师们到山坡上找树苗。
其后,学校由县财政拨款还进行了4次改造,主要是修教学楼、跑道和教职工宿舍。学校环境得到很大提升,教学质量也名列前茅,2002年承办全县村小管理工作现场会,达到了荣耀的巅峰。
伴随着荣耀的是挑战,对岸的泸溪县浦市镇也在前进,甚至步子更大。浦市属民族地区,人口众多,集镇从小学到高中学校完整,生活方便。基于综合考量,越来越多江东村沿线学生选择去浦市就读。
为保证生源,校长到浦市与两所小学校领导谈,又找泸溪县政府领导沟通。校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出跨区域招生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每天上下学过河坐渡船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同时,要求村校老师认真负责教好学生,学校师资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经过不懈努力,学生回流,劝学成效显著。实至名归,校长获得了辰溪县第7届爱岗敬业道德模范称号,村小也获得了村民的高度认可。
可学校办学软硬件差距的缩小和的个体的努力并不能改变潮流的方向,还没等松口气,江东小学沿线的房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空置。学生和家长去了辰溪县城、吉首或沿海城市,城镇化加速导致不可逆的人口转移。
而出生率逐年降低更是雪上加霜,全县小学在校学生由最高峰1998年的7.2万降低到2023年的3.1万,孝坪镇村小也由11所减少到只剩江东小学1所。
受此影响,江东小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从2018年的近300名降到2023年不足30名。教学课程设置,以及师生比和班师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江东学校撤并被摆在了面前。
对于江东小学的撤并,老师们有些不舍,这里有他们的青春和人生。几个孩子显然已经接受,他们只想以后回来还可以进去看一看。
70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江东小学扎根在农村广袤的土地里,3000多名学生从这里走出去,200多名民办和公办教师曾在这里默默耕耘,他们是教育公共服务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的践行者。
村小普及了农村教育,改变了很多农村孩子的命运。江东小学是村级办学的缩影,也是县域教育的观照。在这过程中,城乡教育资源公平优化配置和农村孩子成长是主线,乡村教师的奋斗付出值得崇敬和铭记。
责编:张其铉
一审:张其铉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