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李少:守一方乡村,育一树繁花

  科教新报   2024-09-06 18:15:30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尹双超 曾建军

仙槎桥镇,地处邵东西南,是湘中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有名的“五金之乡”。富裕起来的人们,将教育当成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为了给孩子的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他们舍得在教育上投资。

李少,就出生在仙槎桥镇。从小,李少受当地崇文重教之风影响,学习很努力。2011年6月,他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后入职三一重工,在省会长沙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李少本以为,生活和工作就会这样平平稳稳、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但一次意外的会面,却在李少的心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2012年春节,李少回到了家乡,到姑父家走亲戚。姑父的街坊邻居早听说李少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纷纷带着自家孩子来见见这个“榜样”。

孩子们有点胆怯,用眼睛偷偷瞄李少。其中一个大眼睛小女孩引起了李少的注意。小女孩衣着朴素,但洗得很干净,跟在其他孩子后面,不说话。从其他人那里了解到,小女孩就在当地村小上学,虽然家庭条件不太好,但学习很认真。

小女孩所在的骑龙小学太偏了,很多教师都不愿到这所学校教书,即使来了,教不了多久就会想办法调走。

小女孩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每年都换班主任。但即使是很小的愿望,一直都没有实现。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李少,“我要是老师就好了。”这个念头在李少脑海中生了根,渐渐发芽……工作之余,他买了些教育类的书籍,经常翻阅。2013年,李少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辞掉了工作,考取了“特岗教师”,到骑龙小学任教。

“我讲的东西学生会感兴趣吗?”“他们听不听得懂?”毕竟是非师范专业毕业,又是初登讲台,李少有点底气不足。“世上无难事。”李少决定从常规工作入手,以勤补“拙”。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教材,查阅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详细写好教案,尽最大努力让课程内容新颖、生动,学生易于接受。学生报名回家后,李少又一个人待在教室里,反反复复练习。

晚上,李少翻来覆去睡不着。既担心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课,更害怕误人子弟。好在,李少教育生涯的第一节课,学生们就带给了他巨大的惊喜。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答问,交流讨论主动热烈,一些学生课后还围着李少,询问没弄懂的问题。看着学生们热情、兴奋的表情,李少满心喜悦。

这堂课无疑给李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此后,他越发认真,很快适应了教育生活。一期下来,他已经能很好地胜任数学科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李少班上的学生小刘,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疏于管教,导致其行为习惯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更恼火的是,他不仅上课不守纪律,还喜欢带头起哄,带头玩危险的游戏。

李少经常找小刘谈心谈话,接触多了,李少发现小刘其实有很多优点,比如性格开朗、劳动意识强、乐于助人等。

李少还专门查阅了一些关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专业书籍,并通过上门家访、在班级召开班干部会等,从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心理健康水平等,全方位了解小刘。后来,在李少的“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组合策略下,小刘逐渐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有了责任感,开始积极主动学习,小六毕业时还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仙槎桥镇中学。后来,小刘经常回校向李少汇报学习情况:“谢谢李老师当初对我的关心,我在初中的学习还不错!”

踏实好学、勤奋肯干、善于钻研,李少很快被组织看重,先后被任命为骑龙小学校长、仙槎桥第一完全小学政教副校长。2020年9月,他成为了百年老校仙槎桥灵山学校的校长。

上任第一个月,李少就从各班班主任要来学生的资料,了解700多个学生居住情况。他还做好了一份“家访计划”,什么时候到哪个村,什么时候到哪个学生家……

每天下午放学后,或者周末空闲时间,李少便按照计划,翻山越岭,一家家走访、一番番交流、一次次奔赴……与家长、孩子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具体情况,记录学生的兴趣爱好。

有时候,李少也会扑空,他就到处打听家长下落,田边地头、庄稼地里、加工作坊,李少一边跟家长聊天,一边帮忙干活。“这样的校长我第一次见。”家长这样评价李少。“家访推开的不只是一扇扇家门,更是打开学生和家长心门的重要路径。”在李少看来,这些都是他希望做到的,也是能做到的。

“我希望农村娃也可以向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得到全面发展。”近年来,李少特别注重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通过“讲礼貌、知礼节、懂礼仪”三礼教育为先导,在学校组建礼仪队、红领巾志愿队,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组织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评比、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5· 20班主任节、手工制作的科技节比赛、趣味运动会、师生篮球赛、班级拔河比赛、“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春日实践主题活动等,全校师生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李少还积极和各村村委协调沟通,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联系。任校长四年来,社会爱心人士向师生发放的奖励资金和捐赠的篮球架、乒乓球台、羽毛球拍等运动器材,价值13万余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让师生安心从教、安心求学。

“成功从来不像山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从来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必须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回顾11年的教育历程,李少感慨万千。

据统计,从2014年到2024年间,李少所带的校务团队先后获得27个市县镇级集体奖项。他本人在各类活动中获奖47个,其中2020年《圆柱的表面积》获全国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一等奖,2021论文《浅谈农村小学安全教育》获省一等奖,4次获县人民政府嘉奖。“从我成为教师那一刻起,这些年来,我从未后悔回到家乡从教的决定。”面对荣誉,李少淡然说道,“我愿扎根在这片希望的田园上,守一方乡村,做一名‘摆渡人’,用我的智慧和汗水,吹开一树繁花,回馈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