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培生 颜石敦 湖南日报 2024-09-04 07:35:05
扎根,是最长情的告白
——写在湘潭大学复校五十周年之际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白培生 颜石敦 通讯员 杨 澜 王成奇
今年,是湘潭大学复校50周年。
50载坚守如磐,50载接续奋斗,50载改革创新,50载薪火相传。一代代湘大人,牢记毛泽东同志“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殷殷嘱托和习近平总书记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的殷切期望,扎根伟人故里,坚持立德树人,在这片寄寓深情与执着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把昔日的“黄土高坡”建设成为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学城,奋力书写着扎根办学的动人篇章。
△湘潭大学如今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大学城。
50载坚守如磐 牢记嘱托兴教育
1974年,湘潭大学复校,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各地高校支援师资,全国9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22名教师“卷起铺盖就出发”,来到当时满目荒凉的“黄土高坡”。
“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的坚定信念,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这片黄土地扎下根。
铁锹、锄头、草帽,是复校初期每一个湘大人入校报到后的标配;建房、栽树、修路,每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无不流淌着湘大人的汗水;住茅草屋、喝池塘水、点煤油灯、走田埂路,成为大家的共同记忆。
△ 劳动建校。(资料图)
半个世纪后,“荒山起家、劳动建校”的铿锵誓言犹在耳畔回响。
退休教师刘祖武清晰记得,自己办好报到手续,马上投入到教学、科研一线。“当时,条件极端艰苦,但能来到毛主席家乡参加湘潭大学的建设,我感到是一种荣耀,无怨无悔。”
“复校初期,湘大人来自四面八方,都想在新单位大干一番,为建设毛主席家乡大学出把力,把湘潭大学建设得更好。”退休教师郑必清回忆这段峥嵘岁月时豪情依然。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人活力充沛、思维激荡、奋发图强,陈仲沪、袁龙蔚、姜书阁、羊春秋、尹世杰、沧南等老一辈教师,凭着一股舍我其谁的精气神,在短短几年内就开创多门新学科,新技术产品、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纷纷涌现,奠定湘潭大学高起点办学的坚实基础。
流变力学、消费经济学从这里发轫,蔚为大观;数学学科人才辈出,成为誉满中外的“计算湘军”的硬核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水准起步,筑起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高地;法学学科收获“南方法学明珠”的美誉,中非法律研究拥有系列全国第一;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优势特色学科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学科建设之路。
1978年,湘潭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6所文理工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复校初期办学取得巨大成就。
扎根是最长情的告白。特殊的建校经历,使老一辈湘大人对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作为一个湘大人,首先应该树立为湘大工作一辈子的决心。”退休教师李广一如是说。
退休不褪色。89岁的曾子其老师,退休后一直担任义务辅导员,为学生讲党课;87岁的李寿佛老师,每天步行去办公室做科研、指导学生;95岁的李永明老师坚持方言研究,写下13本《湖南方言系列丛书》;99岁高龄去世的沧南老师,住院前还在撰写论文《论毛泽东对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伟大发展——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三十周年而作》。一批老同志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30后对话00后”“老少共话二十大”等活动,与学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和学生谈心谈话、讲党课、用自己的退休金帮扶困难学生。
“我自调来湘大,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至今已40多年。”退休教师杨学群深情地说,“湘大人用实际行动履行伟人的嘱托,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知难而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办好湘大贡献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
“漫天花雨传心法,镇日松风伴读书。”湘大秀山游息亭南侧石柱上,由姜书阁先生撰写的这副对联,潇洒、大气、超逸,这也是老一辈湘大教师的人生写照。
松涛伴读,月下山岗。一辈子深情扎根,满目皆是诗意。
50载接续奋斗 砥砺前行攀高峰
“一入三拱门,终生湘大人”。扎根湘大几十年,他们早已成为别人的根和魂。
湘大复校初期缺老师,对于一手培养起来的优秀学生,许多老教师勉励他们扎根湘大。1976年来校,向来温婉的杨静婉老师郑重地对学生刘建平说:“你是党员,要好好学习工作,建设好湘大!”
“‘扎根’精神要一代代传承,最重要的是人才要扎根。”牢记老师的嘱咐,刘建平在湘大工作大半辈子。去年,卸任行政职务后,他又立即投入到新成立的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工作中。
文学与新闻学院宋德发硕士毕业留校任教之际,导师张铁夫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小宋,首先要站稳讲台!”
“‘站稳讲台’从此成了我的信念和梦想。” 宋德发教授对老师的叮嘱铭记于心。
“我一直把支援湘大建设的前辈们视为榜样,希望自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湘大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33年来,夏秀红老师扎根数控车床实验教学研究。今年6月25日,是她退休前的最后一堂课,学生送上鲜花和祝福,她眼中泛起了泪花。
创业之初的独特经历,老一辈湘大人的言传身教,不仅筑牢了湘大人扎根办学的坚定信念,还铸就了湘大人拒绝躺平的奋斗底色。
“湘大人不认输、不服输、不怕苦、敢拼搏,这种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湘潭大学国内合作交流中心原主任朱向群,10岁随父母援建湘大,见证了湘大人扎根奋斗的光辉历程。
△ 湘潭大学举办“扎根精神”理论与实践探索研讨会,凝聚高质量发展磅礴动力。
50年来,热情洋溢、守望相助、坚贞无悔的湘大人,面对办学过程中的挫折毫无沮丧之情,豪迈地喊出“自带干粮去长征”;他们鼓励学生要“像洞庭湖的杨柳树,倒插着也能生长”;他们脚踏黄土,胸怀高远,写下无数激昂的诗篇,“这是一片不失野性和宽广的原野,当她逐渐成长起一份精致和文雅、严密和理性时,她就不止属于湖南乃至中国了”……
“科研工作只要面向国家需求,瞄准一个方向扎下根去,一定能够产出高水平的成果,一定能够为国家作贡献。”30多年来,化学学院王先友教授深耕新能源领域“卡脖子”难题,埋头实干,实现我国电池核心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质的飞跃。
50年来,众多像王先友一样的湘大教师,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攻克一个个难题、打破一项项垄断、攀上一座座高峰。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北斗技术到绿色化工、新能源、智能制造;从毛泽东思想研究到中非经贸法律研究,湘潭大学聚焦国家需求,服务“国之大者”,科研成果“上天入地”“遍地开花”,“思想库”“智囊团”的身影印在神州大地,一条“连天线接地气”的科研之路,如星河璀璨。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冯康科学计算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奖项,相继花落湘大。
50年凯歌奋进,时代给了湘大最温暖的拥抱。2022年2月,湘潭大学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50载改革创新 凝心聚力绘新篇
“2007年,我背着行囊跨进湘大三道拱门。曾经,我以为这里不过是人生旅程中普通的一站,而后来,我就像路边新植的银杏树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这是17年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文学老师的一段深情独白。
高文学是在湘大扎下根来的众多年轻人中的一员。这些年轻教师的行动和成果证明——在大家心中持久奔涌的干劲和创造力,来源于深厚的湘大情缘,也来源于学校激励教师扎根育人的浓厚氛围和精准举措。
湘大出台《本科教学荣誉体系实施办法》,荣誉评选向扎根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激励教师深耕课堂“责任田”。其中,参评“杰出教学贡献奖”的教师必须扎根本科讲台15年以上,参评“教学名师”的必须扎根本科讲台8年以上。目前,已有35位教师获得奖励,20名教师通过教学通道入选学校人才工程或晋升职称。
学校启动“韶峰学者特聘岗位计划”、院士培育引进计划、国际引智计划、优秀博士引进计划,提供优厚的科研办公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并在组建研究团队、申报重大科技专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年轻人扎根湘大解决后顾之忧。
2021年初,32岁的邵稳从国外学成归国。校园清幽、学术氛围浓厚,这种一见如故的“踏实”,让邵稳一眼相中湘大,成为学校化学学院最年轻的特聘教授。除承担自身科研任务外,他还担任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每年承担400余课时的教学任务,成功入选湖南省青年“百人计划”。
△湘潭大学2023年教职工荣休暨新教师入职仪式。
最是精神催人奋进。每年元旦前后,湘潭大学都会举行“光荣在校30年”纪念表彰活动和教职工荣休仪式,为默默付出30年时光的教师和荣休的教师送上嘉奖与祝福。学校还将他们的扎根故事和扎根文论结集出版、拍成视频,进行宣传。“‘扎根湘大’系列文集及宣传推文,我阅读后特别感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师贺迎宁深有感触,“我深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我决心向前辈们看齐,把‘扎根湘大’当做我的个人使命。”
对于新入职教师,湘潭大学把校情校史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列入岗前培训环节,开设专门课程,讲述学校独有的红色基因和精神传统,引导新入职教师感知、领悟湘大的扎根文化和传统。安排年轻教师和资深教授结对子,全面提高年轻教师的扎根能力。
△湘潭大学举行“扎根精神”教职工演讲比赛。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以“扎根”为主题的座谈会、研讨会或演讲比赛,组织老教师畅谈扎根体会,引导年轻教师感悟“扎根精神”,鼓励师生员工扎根岗位作贡献,已成为一种浓郁的校园文化。
“鼓励扎根需要组合拳。”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说,举办这些活动的初衷,就是要弘扬“扎根精神”,促进师道传承,彰显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激励教师躬耕教坛,立德树人。
“入职以来,我深切感受到湘大对新进老师的重视与关怀。青年教师将努力学习前辈们的‘扎根精神’,练好教学‘基本功’,为湘大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在2023年教职工荣休暨新教师入职仪式上,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左雅慧博士激情澎湃。
这不仅是个体的承诺,更是湘大青年教师群体的心声和铮铮誓言。
奔赴湘大、扎根湘大、创业湘大……“十四五”以来,学校共吸引、汇聚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360余名高层次人才扎根伟人故里、建设湘大。
50载薪火相传 立德树人践初心
近5年,湘大1.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扎根祖国中西部,建功立业。
去年,又有48位湘大学子加入湖南选调生队伍。
接最烫的山芋,啃最硬的骨头,是什么让他们不惧困难,扎根基层甘之如饴?
“从湘大这片红色热土,到新时代的红色地标,我受到红色基因感召而来,又在扎根基层的激励下再出发。”穿梭在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田间地头,选调生杜霁乐在其中。
“全体志愿者将弘扬老一辈湘大教师的‘扎根精神’,做好支教工作。”6月13日,湘大举行2024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在支教团团长李思敏的带领下,他们将前往怀化市会同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目前,学校已有300多个“李思敏”矢志公益,接力前行。
培养一批批具有扎根特质的时代新人,决非一蹴而就。
在这里,扎根是一种传统,从复校之初已然厚植。
中国科学院院士、湘大1981级校友周向宇清楚记得,当年入学时校园喇叭播放的歌曲:“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周向宇感慨万千:“我就是在这里打下扎实的数学功底,感受熏陶以厚植情怀、锤炼品质,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在这里,扎根是一种精神,从入校伊始已悄然生长。
入学季,湘大新生热衷去校史馆参观打卡。校领导主讲校史教育“入学第一课”已成传统,大礼堂座无虚席,新生们屏息静气聆听湘大的光荣与梦想。主席台两侧是韵文大家羊春秋先生所撰的对联:“有高枝可依有甘泉可饮看百凤来仪今朝共唱齐天乐;学屠龙之技学绣虎之能喜群贤毕集他日都成架海梁。”深切期许尽在其中。
“‘入学第一课’《我们的湘大》,让我认识湘大、了解湘大,让所有新生心潮澎湃,老师们扎根伟人故里的情怀激励着我们接续奋斗。”2023级会计学专业学生薛婧怡说,校史教育让她从新生转变为一名真正的湘大人。
△湘潭大学集结师生和专家文章出版新书,弘扬“扎根精神”,献礼复校五十周年。
在这里,扎根是一种文化,在以文化人的实践中滋养心田。
今年4月28日清晨,从湘大南门毛泽东铜像广场到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500余名湘大学子,历时近14个小时,跨越50余公里,用脚步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这项“红色之旅”湘大学子已坚持19届,也是学子们最为喜爱的校园活动之一。
在湘大,涵养“扎根精神”的育人品牌数不胜数,它们都是久久为功、十年磨一剑的结晶。木槿感恩支教团支教活动已走过16年,先后与20余所小学达成合作;26年来,湘潭大学公益联盟由一个以“失物招领”为主的“雷锋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成长为参天大树;2013年,湘潭大学孝行协会成立,影响力持续破圈,从湘潭辐射到全国,全国大学生孝文化节在这里开启孝心之旅。
50年来,湘大扎根伟人故里,书写了一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壮丽画卷,累计为国家培养30多万名人才,涌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周向宇,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等一批领军人才,蜚声海内外。
50年来,一届届湘大学子受“扎根精神”滋养,用青春和汗水服务社会。“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杨怀保,时代楷模黄诗燕等一批模范人物,从这里走向全国。
50年来,凭着“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扎根特质,湘大学子在各行各业作出卓越贡献。
“回顾50年的办学历程,我们更能读懂扎根的深刻内涵,那就是忠诚、敬业、奉献、坚守,这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在湘潭大学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表达。”湘潭大学党委书记刘起军说,“我们要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贡献湘大智慧和力量!”
扎根,永不过时;扎根,正当其时。
责编:颜石敦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