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15:29:1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黄开龙 袁光宇 张伟)
“目前,绥宁县有竹林面积80余万亩,每年可采伐南竹5000余万株,竹产业综合效益将突破60亿元,带动当地就业5万余人。这一组组令人震撼的数据背后,实则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7月19日,该县南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唐学军向参观人员讲述着绥宁南竹产业近三十年来的巨大变迁。
唐学军说道:“三十年前,南竹在百姓生活中已然不可或缺。大家读竹子书、住竹子房、吃竹子饭,家里的许多生活用具也都是用竹子编织而成。后来,造纸厂、联纸厂等造纸企业相继开办,各乡镇、各村的竹麻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正是从那时起,南竹成为百姓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刚刚萌芽,村民们依靠砍伐竹子每天能有10余元的收入,“一根竹子养活一家人”成为绥宁人生产生活的常态。
随着市场对南竹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绥宁当地的南竹初加工企业应运而生。竹胶板、竹帘子、竹餐具等小型加工企业迅猛发展,绥宁的竹筷子、竹胶板在20世纪90年代时期几乎占据了全国市场的30%。“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有一台破竹机,每家每户都在加工竹制品。”近20年的南竹初加工时代让绥宁形成了56家竹制品加工企业群落,这为绥宁南竹产业走向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该县引进湖南中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起集装箱板材生产基地,绥宁竹制品企业由此开启“工业化模式”。2022年,该县重点规划了南竹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了“聚焦百亿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一大批创新型、科技型南竹深加工企业入驻绥宁,带动当地35家初加工企业迅速转型升级,绥宁南竹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智能化”逐步实现了从初加工到全产业链的完美蜕变。
“面对南竹产业发展的各种考验,我们也在逐步提升自身硬实力。公司每年消耗当地南竹近650万根,辐射带动就业1万余人,为当地竹农创造效益1亿元以上。”中集公司相关负责人何文锋介绍道。几年时间里,该企业逐步改进加工流程,从最初的产品用竹量30%提升到70%。这样的提质升级是一种巨大考验,也给绥宁南竹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绥宁县南竹产业园,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令人瞩目。
目前,绥宁发展南竹企业109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小巨人企业5家。绥宁正倾心打造南竹产业“航空母舰”,力争实现从“竹子之乡”向“竹业之乡”的跨越。
责编:周洋
一审:周洋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