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18:16:3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26日讯(记者 黄煌)近日,叶兆言全新长篇小说《璩家花园》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小说以南京城南一座老宅院即“璩家花园”两个平民家庭、三代人的生活轨迹为叙事主线,书写共和国七十余载平民生活史。“《璩家花园》创造了一个纪录,它是我现有十四部长篇小说中体量最大、故事时间跨度最长的作品。”叶兆言说,“很多人以为我只写民国,我一直蠢蠢欲动要写当代生活,现在终于写了。”
《璩家花园》最初的书名是《缝纫机,蝴蝶牌》,这是父辈的记忆,“对于父母一代,缝纫机是一个很重要的物件,它曾经是中国妇女很重要的陪嫁”。
主人公璩天井生于1954年,他一生都在工厂里做钳工,叶兆言将自己四年的钳工经历融入了这个角色中,“我当年是个机修工,我一个特别好的师兄弟,他对一个女孩有了兴趣,我看着他从不敢追求,到追求,到追求成,然后结婚。结婚以后住在十几平方的房子里。新婚的人有自己的房子,很不错的。他太太后来去世了,他帮着女儿带小孩,小孩越来越大,不需要他了,他回到过去生活的房子里面。几十年以后回到过去的生活,我们可能觉得非常难,他很坦然。”这个真实事件成为《璩家花园》的人物故事主线。
全书十二章,故事在各个标志性的时间段之间穿插讲述,工人、保姆、小混混、教师、买卖人、警察、知识分子、干部等组成市井生活群像,叶兆言以说书人的口吻,带读者穿梭在七十年大历史下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亦将绵密的地理风俗、城市建筑、民情风貌铺陈进时空的缝隙与褶皱里。从传呼电话到BP机,从粮票到外汇券,从友谊商店到金陵饭店璇宫,小切口叙事唤起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
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对外开放、出国潮、下海经商、国企改革、发展经济、棚户区改造……璩家花园目睹了主人公天井及一众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的点滴生活和命运起伏,见证了重大历史时刻的轮番登场。作品以平常心承悲欢事,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形绘时代风云,致敬平民精神,堪称一部“七十年余中国百姓生活史”。
“我想把这本书留给女儿。希望有一天她会为此骄傲,自己的父亲竟然写了这样的一本书。”叶兆言将自己半生的亲历、三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对文学的探索融合在这部“留给女儿的书”里,讲述了一个漫长的人生故事。小说首发于《十月》杂志2024年第1期,被称为“1949年之后的《南京传》”,但正如《南京传》是以南京为窗口讲述中国历史,《璩家花园》也不仅仅是关于南京的故事,而是关乎我们每个人、关乎中国命运的故事。叶兆言说:“这是我真正看家的书。”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