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这4种物质,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

周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8-27 16:55:1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食药同源”的中药材,您对其了解多少?8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官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经安全性评估,正式将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等4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4种新增食药物质:经充分评估,生活中很常见

一般来说,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一些中药材在民间往往作为食材广泛食用,即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

本次被纳入的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等4种新增食药物质,主要采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估,并综合考虑其在我国传统作为食品食用的情况,以及地方相关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等,经综合论证确定。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地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收载,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地黄在河南、甘肃、山东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腌制咸菜、泡茶、泡酒、入菜、煲汤、炖肉等。按照传统习惯正常食用,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请注意,生地黄和熟地黄“本是同根生”,但效用大不同!

熟地黄作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收录于地黄项目下,经传统的加工方式制成,可作为食药物质使用。

❤麦冬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收载,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

麦冬在我国四川、广东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泡茶、煮粥、煲汤等。按照传统习惯正常食用,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天冬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收载,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Merr.)的干燥块根。

天冬在四川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蒸食(鲜品)、煲汤、酿酒、茶饮、煮粥、制作蜜饯等。按照传统习惯正常食用,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化橘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收载,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 “Tomentosa”)或柚(Citrus grandis(L.)Osbeck)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

化橘红在广东、广西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泡茶、煲汤、炖肉、入菜、传统方式制作饮料、糖果、蜜饯果脯和糕点等。按照传统习惯正常食用,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物质作为食药物质,建议按照传统方式适量食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不推荐食用。上述物质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时,应当按保健食品有关规定管理;作为中药材使用时,应当按中药材有关规定管理。

再次有新增,百姓更需多加学习并合理使用

据此前报道,在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便已将党参、黄芪、灵芝、天麻等9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这是自2021年《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实施以来的第一次新增。

当时便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我国食药同源物质目录的补充已经步入稳定发展时期,也意味着这9种物质可合法用于食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对丰富人民食物来源大有用处。

“此次再有新增,意味着我国对药食同源原料采用目录制的管理方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在他看来,这对于百姓日后选购、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希望更多百姓认识到食药同源的概念,并尽可能学习相关知识,正确选购,合理使用。也可以参考一些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食用方法和习惯。”该业内人士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例如,大家不要滥用食药同源物质。因为任何物质滥用都会带来风险,即使糖、盐、油过量都会带来健康风险,食用时也需要遵循适量适度原则。同时,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谨慎选择来源清晰、安全有保证的产品,杜绝使用过期、变质的药材原料及产品。

“我们也希望大家认识到,除了食药同源,有些中药材虽‘本是同根生’,但功效大不同。”该业内人士指出。(嘿嘿!这个我们之前报道过,快点视频)

例如,紫苏叶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呕吐,以及解鱼蟹中毒;紫苏梗则常用于治疗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等;紫苏子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所以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

又如生姜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症;干姜常用于治疗脾胃寒证出现的脘腹部冷痛、寒饮喘咳、呕吐腹泻、脉微肢冷等;炮姜常用于治疗阳虚失血、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等;煨姜常用于治疗腹痛呕吐、大便泄泻等。

“当今百姓越来越喜爱、信赖中医药文化,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希望大家加强学习,合理科学使用中药材,真正造福自身的健康生活。”该业内人士指出。

责编:周阳乐

一审:杨丹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