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寨市村:校企联动“三下乡”奏响千年古寨乡村振兴“四部曲”

    2024-08-23 17:17:3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李磊 李韧 童鑫月 罗彬)

盛夏,走进绥宁县寨市村,4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们顶着烈日,不畏酷暑,早出晚归,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绘制苗侗主题墙绘、走访当地居民,倾听他们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切身体会和期望,见证着湖南建投在寨市村以国企担当奏响的“乡村振兴”四部曲。

寨市村所在的寨市古镇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国时称诸葛城;唐代为徽州首府,称飞凤徽城;宋改徽州为莳竹县,后改莳竹为绥宁县,建县治于寨市古镇就有900年历史,同时有着1800年的悠久发展历史,同时寨市村的汉、苗、侗长期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抓好寨市村乡村振兴工作,对于推动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尤有重大意义。

为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积极弘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南建投集团驻寨市村工作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联合湖南师范大学、邵阳学院,共同开展全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社会课堂,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以实践之为见证国企担当。

(一)聚焦群众所盼,奏响乡村振兴“前奏曲”

如何丰富社区留守儿童暑期生活?怎么有效解决村里留守儿童暑期疏于管理的问题?这是当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驻村工作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破解以上难题,驻村工作队抓住暑期省内高校“三下乡”活动这个契机,先后多次与湖南师范大学团委、邵阳学院团委进行沟通协商,对接“三下乡”志愿服务工作。最终决定,由学校有针对性派出专业性强的青年学生,驻村工作队拿出专项帮扶经费,为三下乡团队提供工作保障、生活保障、安全保障,确保学生入村后能够快速投入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我村现在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暑假孩子大都是爷爷、奶奶带,孩子闲暇时间大多是看手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果能够解决他们暑期教育问题,是为本村群众解决最大民生实事。”村书记李林秀如是说。

青年志愿者抵达后,大家集思广益,决心对暑期留守儿童进行免费的支教活动。面对暑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工作队针对报名的情况,与学子们有针对性地制定免费教育方案,决定以“快乐暑假·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办“暑期公益课堂”,学生助教团在音、体、美教育辅导的基础上,辅以思政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乐学善学的学习思维。

驻村工作队与志愿服务团队商讨工作方案

(二)厚植教育新风,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开办“暑期公益课堂”的消息在寨市村及周边村传播开来,吸引来自周边5个村近百名孩子报名。驻村工作队与高校志愿服务团根据孩子年龄阶段,将培训班级分为小、中、高三个班,每个班根据年龄阶段安排针对性的课程。驻村工作队联合湖南建投地产公司为培训班的同学准备了电动小风扇、环保水杯、防晒冰袖等防暑降温产品,赢得了村民的声声赞誉。

在培训班开班期间,湖南师范大学组织趣味运动会,设置了数独接力、拔河、气球快跑、跳绳达人、50米往返接力等趣味项目,做到锻炼与娱乐并重,健康和趣味同行。

孩子们积极参与“趣味运动会”

“感谢驻村工作队和青年学生助教团,这样的暑期班,不仅让寨市村多了一个教室,更是在村里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许多颗名为向上的种子。”村委副书记龙振林说。“我们也将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持续关注乡村教育和未成年人成长,办好系列活动,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多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在历时30余天的时间里,助教团清晨带孩子们读书、傍晚陪孩子们运动,共计上课305课时,让村里的孩子们放下电子产品,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暑假。支教团队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专业能力,湖南师范大学开展了数独和博弈思维的特色课程,邵阳学员组织开展羽毛球、蓝印花布等音体美趣味课程,在日常课程中间穿插思政课程,在调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湖南师范大学志愿服务团组织结营文艺汇演

此外,志愿者们还在支教课堂上引入了邵阳当地的“国家非遗蓝印花布”课程,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技艺传授给当地的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了解、体验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在心中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也让他们对未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的思考。

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蓝印花布成品

(三)打造和美乡村,奏响乡村振兴“建设曲”

暑期的公益课堂为孩子们种下了“向上”的种子,但怎么样才能在学生助教团离开之后,也能让这些种子开花发芽?这成为了驻村工作队持续思考的问题。

这时,驻村工作队想到了村里的老街改造项目!老街改造项目是湖南建投集团重点帮扶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在100万元左右,旨在打造和美乡村和美丽庭院示范建设标杆。当前,项目完工后有近1500平方米的墙面处于留白状态。驻村工作队立时联系邵阳学员艺术设计学院,发挥学院在墙绘方面的优势,有效使用留白墙面,充分进行文化氛围营造,让学生们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把文化留下来。

于是,一场主题为“手绘民族情,支教非遗韵”的主题活动在寨市村热火朝天地进行了起来。

志愿团队认真细致进行墙绘

邵阳学院选派10余名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组成墙绘团队。结合寨市苗侗文化元素,有针对性设计了包含竹竿舞、万花茶、苗绣、民族图腾等主题元素墙绘方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顶着酷暑,起早贪黑开展墙绘工作,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着周边群众,他们主动为学生送来山泉水、冰西瓜等降暑物资,天黑后为同学提供驱蚊物资。相关成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为工作队节省墙绘经费近20万元。

“我爱寨市”墙绘成为游客打卡点

(四)深化产业融合,奏响乡村振兴“发展曲”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万花茶是苗侗非遗传承,但在市场推广上面临很大难题,如何发挥万花茶的优势,助推产业升级,也是驻村工作队反复思索的问题。

在与湖南师范大学团委的沟通交流会上,驻村工作队邀请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师闪志风”暑期实践团深入寨市村在开展支教活动的同时,开展万花茶文化调研活动。

暑期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了万花茶的制作工艺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找到了制约产业发展的根源:万花茶复杂的制作工序导致其市场空间不断被压缩,从而导致传承人才逐渐流失。针对这一现状,在驻村工作队的牵头下,实践团向村委会提出建议,进一步推进万花茶文化产业链条多元化,引入现代科技,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保护,结合时代要求,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激发新的产业活力。

湖南师大志愿团入户调研万花茶制作工艺

当前,村委已经把实践团的成果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努力将万花茶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群众能够参与到万花茶的制作,条件成熟后,驻村工作队也将发挥集团消费帮扶优势,助力该产业的发展与成长。

驻村工作队在与湖南师范大学调研万花茶的同时,还与邵阳学员一共关注“如何更好推广蓝印花布产业发展”。

蓝印花布,是邵阳当地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还有高附加值。邵阳学员的志愿者决心开办“蓝印花布的实践教学课”,向村民和孩子一同普及文化知识。他们将蓝印花布的实践教学课程分为设计图案、雕刻花版、调制浆料、刮浆印刷、调配染料、浸布染色、晾干刮粉七个步骤。让村民和孩子亲身体验,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教会了许多孩子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让大家深入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制作出了大量实用性较强的文创产品,如蓝印花布帆布袋、帽子、发圈、扇子等。

邵阳学院蓝印花布作品展

驻村工作队与志愿者们一同进行了市场调研,如果销售渠道持续稳定,下一步将组织村民开展批量生产,让其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项目之一。

在寨市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暑期”三下乡”活动带来的乡村振兴“四部曲”正缓缓奏响,其旋律悠扬而激昂,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村民们的幸福与期待。从文化的传承到设施的完善,从传统手工的普及到基础产业的发展,每一步都凝聚着驻村工作队与青年学子们的智慧与决心,每一幕都见证了村民的勤劳与汗水。

邵阳学院志愿服务结业文艺汇演

暑期之后,活动会结束,但是铭刻在村民心中的希望将会绽放,一幅幅乡村美景、乡风文明的和谐画卷将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责编:周洋

一审:张文杰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