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继善院士眼中的周光召:为科协组织发展精准定位

王铭俊   湖南日报   2024-08-22 22:51:45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见习记者 周顺 通讯员 刘红艳

8月17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逝世。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在长沙的家中听到消息,悲从中来。

两人的结识,与“科协”这一组织有着深深的关联。

2001年12月8日,湖南省科协第七次全省代表大会在长沙开幕。此次会议规模很大,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的周光召亲自到场,向与会的近600名代表,以及我省工作、拼搏在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当年,恰逢我国成功申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将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同时也会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科技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将空前巨大。”在会上,周光召强调,每个科技工作者都要有全局的观点、长远的观点,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深入了解世界和全国正在发生的各种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做出成效。

周光召于1996年和2001年先后当选中国科协主席。比周光召小5岁的何继善,同样于这几年当选湖南省科协主席。

何继善告诉记者,在自己担任省科协主席期间,曾先后3次在周光召返湘之时向其汇报省科协的工作。

周光召一般住在长沙的九所宾馆,两人的谈话也就在他所住房间的会客室里进行。每次何继善前来,周光召都热情邀请他坐下,细细聆听他对湖南省科协各项工作和规划的汇报。

“尽管他当时已是国家领导人,但没有一点‘架子’。”何继善回忆,与周光召谈话如沐春风,可以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共同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而努力。

对于周光召向他提及的关于科协发展的3点看法,何继善仍记忆犹新——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它不是个机关,也不是政府部门,关键要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省科协要把全省的各级科协组织建好。

“当时,省内尚有部分市州的科协还挂靠在科委,不能独立开展工作。”何继善介绍,周光召在多个场合强调,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科协工作的生命线。只有科技工作者真正把科协看成是自己的家,心中有了科协的位置,科协才能在社会上有牢固的地位。

按照周光召的意见,湖南省科协快速行动起来,搭平台,聚人才,强服务。如今,全省各级各类科协组织达3.6万多个,其中所属省级学会162个,会员40多万人。

把科技工作者“聚”起来,做什么?首先要为他们全心全意做好服务,也要通过他们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

2002年,我国制定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四科”写入了《科普法》,其提法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从此,“四科”成为我国科普内容的“标准表述”。其实早在1996年,周光召便在全国科普大会的讲话中,突出了“科学精神”并首提“四科”。

周光召说:“唯有科学知识得以普及、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我们的社会才算真正走入了科学时代。”

何继善也认为,科研和科普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两个轮子,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大众事业。

21世纪初,在省科协的组织下,省内一大批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活跃在乡村。

何继善还记得,在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一次科普活动中,农户反映黄桃树的中间部分不太结果,四周的果子倒是长得茂盛。前来的专家告诉农户,“你用竹竿,把中间的树叶往两边拨,让它撑开些,多接受点阳光就好了。”后来,农户反馈,黄桃增产20%。

几十年来,何继善自己所作的科普报告已有数百场,遍布全国各地。为了让科普效果更好,他还曾自己购买计算机和投影仪。到偏远地区做科普,他就拖着这些设备一起下基层。

今年9月1日,何继善将迎来90岁生日。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继续做好科普,“只有全民科学素养提高了,国家才有未来。”

责编:王铭俊

一审:王铭俊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