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8-16 10:26:23

文|戴虹波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等重要会议上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释新形势下党的文艺工作的一系列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文艺工作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根本性质、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深入思考和高度重视。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精神,需要把握几个方面:

1.文艺的重要地位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现在社会上,从领导干部到普罗大众,对文艺都有种种不同认识,有的将文艺视为休闲消遣方式之一,觉得可有可无;有的将文艺当作文化商品,只看重经济效益;有的将文艺看作个人爱好,纯粹的“个人创作”,与社会和他人无关。凡此种种,都是将文艺与民族,与人民,与时代割裂开来,未能客观全面地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深刻阐明了文艺工作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为我们拨开了迷雾,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2.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这一重要论述为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文艺工作者而言,创作优秀作品是立身之本,对我们文艺工作领导者而言,抓好优秀作品创作生产是搞好文艺工作的关键,重中之重,没有优秀的文艺作品,文艺工作就会黯然失色。

3.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这些重要论述启迪我们,人民群众是文艺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的好作品;人民群众是文艺的“衣食父母”,只有提供人民群众需要的文艺作品,得到群众的认可,文艺才能持续蓬勃发展;人民群众是文艺的“真正主角”,文艺作品要重点表现普通老百姓和他们的现实生活,要由群众来鉴赏和评判,文艺工作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参与文艺创作、文化活动。我们要引导文艺工作者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自觉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4.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集中阐明了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立场。我们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传统文化。客观,就是要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科学,就是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推动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更好融入当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礼敬,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敬重和珍视先人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5.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用好的作品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用生动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6.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用6个“更”凸显了文化自信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工作者应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文化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