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8-13 06:34:23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作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奏响的是饱受苦难的东方大国奋发图强的旋律,呼应的是唯一不曾断代的世界古老文明复兴的决心。
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义勇军进行曲》,发出了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是中国人民抵御强敌、争取民族解放最高亢的战歌。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此时的上海,达官贵人却在靡靡之音中蹉跎青春、 在歌舞升平中虚度年华。热血青年田汉、聂耳、安娥,立志用文艺作品为劳苦大众和抗日救亡发声,于1935年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面世,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走上街头;1936年,在上海民众为鲁迅先生举行的出殡仪式队伍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1938年,延安各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7周年纪念大会上,鲁迅小学学生于龙江指挥全体人员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很难想象,没有手机的“加持”,没有互联网的传播,仅靠口耳相传,《义勇军进行曲》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神曲”。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走过近九十年时光的《义勇军进行曲》,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最神圣的曲调。舞剧《热血当歌》便是以艺术的手法,还原了当时的创作场景,将田汉、聂耳、安娥等人的激情与理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1927年,参与南昌起义的热血青年中,周恩来29岁,贺龙31岁,叶挺31岁,叶剑英30岁,刘伯承35岁……为什么这个国家的年轻人能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舍命拼搏?那是因为他们将个人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紧紧联系在一起。八年之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与之何其相似:同样的热血青年,以笔当戈,振臂一呼,唤醒四万万民众。这就不难理解,《热血当歌》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年轻人,他们不仅是观剧者,更是“剧中人”。
国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国家身份的象征。2011年,利比亚政局突变,当我国撤离车队经过利比亚边防时,车上许多人由于护照遗失而无法出关。怎么证明自己是中国人?他们排成一个个方队,昂首挺胸,高唱着中国国歌,最终顺利出关。危急关头,没有从天而降的“神明”,国歌即是通往祖国的“回程票”。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刘浩与搭档季博文夺得皮划艇静水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实现了自己四年前未竟之梦。国歌奏响时,来自聂耳故乡的刘浩热泪盈眶。中国体育健儿拼尽全力,就是要在国旗升起、国歌响彻云霄那一刻,展现中国的自信、开放、友好、青春之美。
以我辈之热血,歌青春之中国,这是舞剧《热血当歌》传递的深意。国歌回响着血与火交织的久远记忆,是穿越悠悠岁月传唱不衰的民族礼赞,以巨大的精神感染力、民族感召力和艺术震撼力,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前进、前进、前进进。岁月流转,国歌所承载的居安思危、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等精神恒久弥新,引领着中国青年谱写出一幕幕梦想与辉煌交织的青春之歌。
责编:肖秀芬
一审:谭思敏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