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东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8-09 15:58:14
文/张治东
群山苍茫
“山溪夏日长,云树两苍茫。泼墨写林海,根根皆栋梁!”每当吟诵大画家张一尊先生这首画作题诗时,我的眼前就仿佛展现着湘西无边苍茫的群山,展现着吉首着落村、驼峰村、阿婆山、城江村、茶溪村、补点村、栗溪村、干田村、茶群村、炮路坡、杨柳村等等,那潺潺的溪水,那参天的大树,那茂密的森林!这里,笔者只想撷取其万一,为各位朋友展示吉首市河溪镇楠木村、泸溪县潭溪镇新寨坪村万亩森林的迷人画卷!
刚走进楠木村,就能闻到浓烈的楠木香扑鼻而来,随着香气就能找到一片一片的楠木林,这可是在整个湘西州都难得一见的成片楠木林。身临其中瞬间觉得自己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心都变得柔软,一切都显得单纯而美好;拥抱着满眼的茂密,呼吸着满鼻的清香,感受着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这也许是这个夏天最美好的回忆。几个简单、古老且掩映于古树下稀稀拉拉的寨子,可是又是那么不简单地吸引着你,在历史的积淀和岁月的洗礼中,它依旧朴实但却更加秀美!
楠木飘香
据《辞海》载:楠木产于我国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浙等地。有关古籍载“楠木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粗者数十围,气甚芬芳,纹理细致,性坚,耐居水中,堪为梁栋,制器甚佳,盖良树也。”楠木村的名字来历,皆因村内各类楠木树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共有成片楠木林4片,杂生的较普遍,各类大小楠木树千余棵。楠木村藏于吉首市河溪镇和泸溪县小章乡、潭溪镇交界的大山深处,村内有楠木溪、黄莲溪顺流而下汇于峒河。楠木村两面傍山两面临河,入村公路沿河而建,山起伏似波涛,水蜿蜒如彩带,风景秀丽。
楠木村共辖8个村民小组,176户700余人。全村总面积18204.2亩,其中山林面积17167亩。主要的物产有茶叶,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务输出、种植业、养殖业。近年来,该村为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山地开发和畜牧养殖。
该村地理条件好,地广人稀,开发潜力大,全村共有可开发利用荒地5700亩,都是紫色砂页岩发育成的红壤,易风化,含有丰富的磷、钾、铁、硒等矿物质,且降水适中,气候适宜,很适合各种水果和经济作物的开发种植。
该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汉族、土家族聚居地,各民族文化传统保存尚好,人民勤劳质朴,纯洁善良,节俭热情,厚道中带着豪爽,民族相处融洽,唱响着民族团结的佳音。
挺拔的赤皮楠木
在楠木村内,最值得探究的还是那4片成林的楠木树,以枫香坪的楠木林最为出名。该片楠木林长于山腰之间,最高楠木树高达28米,占地面积近1.5亩,树龄在200年以上。其中有一棵,20年前,有一富商出价18万想购买,但村民宁愿守着贫穷也不同意卖掉。该片古树根系发达,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甚为壮观。树根突出地面,似龙爪嵌入大地。林间清凉整洁,少有次生植被,倒是青石光滑,泥土芬芳,微风拂煦,清爽怡人。古树像一把巨伞矗立村口为人庇荫,树下因此也成为天然的人群聚集场所,有树根和石块供人小憩纳凉。古树和老屋相互掩衬,构成了楠木最为经典的景观。
楠木村古民居皆依地势而建,火坨溪、偶尔虎、猴儿山、高硬寨、大米田等9个自然寨全隐居于山林,其大多选址山顶或是山前平地。村寨始建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历史。村内建筑为土家族木质建筑风格,以木屋房、青石墙基、黄土墙、小青瓦房居多。村内也有部分现代新农村楼房建筑,多为外出打工人员返乡修建,色调相对统一,使得现代楼房建筑也能很好的融入其中。
“楠木村有好树,楠木村也产好茶”这是村里一直流传的一句老话。原来在楠木溪的杂草丛中保存着一些野生的老树茶园,据村里的老人介绍,楠木溪产的茶叶在清朝嘉庆年间一度作为朝廷贡品。
当地政府为保护现有生态资源,抓住省、州、市积极发展茶叶产业契机,致力于打造楠木三溪茶谷示范基地,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三溪茶谷示范基地位于楠木溪、司马河、峒河三水汇聚之地,海拔320余米,这里山大沟深,群山纵横,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昼夜温差大,长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水质清冽,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极适于茶叶的栽培。
楠木村与新寨坪村虽分属两个不同的市县所辖,但却比邻,尤其是广袤连片的森林把两村连成了一个完整的同一体。
新寨坪村隶属泸溪县潭溪镇,位于泸溪县西部,距州府吉首市26公里,距吉首东高铁站24公里,村部所在地离319国道5.6公里,是名符其实的州府“后花园”。全村3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总人口303户1200余人,98%的人口为苗族、土家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域面积12.6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19.2公顷,水田面积71.62公顷,旱地60.9公顷,山地186.67公顷。全村以农业水稻、玉米种植生产为主,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转移就业,外出务工。村子群林环绕,有传统民居、成群古树、峡谷、水库、产业、森林及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等优势,文旅融合,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新赛坪村已获六个国家级荣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三A级景区、国家森林乡村、国家十二部委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中国扶贫基金会中石化“百美乡村民宿”示范村。四个省级荣誉:省级传统村落、省级美丽乡村、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省黄金旅游线的结点村。
新寨坪村森林覆盖率达85%,保留着大片原始次生阔叶林,是省内紫色页岩上保存较好的一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约27公顷的阔叶林内,有维管植物423种,隶属56科122属,其中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榉树、香果树、伞花木3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中华猕猴桃、刺楸、钩锥、山拐枣、猴樟、川桂、青檀、黄精8种。最具特色是榉树群落,共有胸径30公分以上的大树16棵,最大的达86公分,平均树高25米,最高达30米。群落内还有珍稀植物赤皮青冈古树,木材异常坚硬,民间称之为红椆。野生的桂花大树群落也保存完好,大叶桂樱在这里长成了古树,实为罕见。武陵山区特有的植物柔毛半蒴苣苔、粉花唇柱苣苔和吉首紫苑在这块森林的庇护下,形成了稳定的居群,体现出原始的湘西特色。
在这片原始次生林的庇护下,保存了丰富的动物资源,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麝、白颈长尾雉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灵猫、穿山甲、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松雀鹰、白尾鹞等16种,湖南省地方重点保护动物50余种。
新寨坪村棚家坡的“连心树”
老屋场是新寨坪村一个环境优美的自然寨,村寨周围,古树林立,直耸云天,其中百年以上的马尾松古树300余棵,最大胸径达120公分,群落内马尾松数量之多、年代之久、林木之大州内罕见。松林内,空气清新,红岩石板直通苍翠幽深之处,景色怡人。
为了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湘西州政协第十届委员符自元率领村民在偏僻而水源较好的地方建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并利用附近荒地创建了黄桃园,将猪屎等农家肥直接用于黄桃园做肥料,实现了养殖与种植的有机结合。同时把闲置民居改造成舒适的民宿,现有民宿12栋,还在森林内建了一个可容纳40人的小会议室和一个可容纳150人的大会议室。
民宿村里的培训、会议楼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歇凉。炎炎夏日,你可以忙里偷闲,或沿楠木溪峡谷探访,仰望夹岸耸立的楠木林;或于马头山(新寨坪与楠木村交界的山)脊乘车缓行,俯视茫茫群山。在楠木林、古森林里漫步,呼吸着清晰的空气;在清冽的溪水中翻螃蟹抓鱼捉虾,感悟童真童趣和远离尘嚣的禅意;在森林民宿里歇息品茶,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夏夜清凉……那是一种何等惬意的人生况味啊!
登上望林楼,眺望周围楠木村、新寨坪村和连在一起的小章乡峒上村两万余亩的苍翠森林,山风呼呼,衣袂飘飘,观云山雾海,听阵阵松涛,思绪绵绵:我看见了湘西千千万万参天耸立的栋梁之材;看见了历届、历代的莘莘学子青年才俊!于是,我又情不自禁地吟唱道:
山溪夏日长,
云树两苍茫。
泼墨写林海,
根根皆栋梁!
……
责编:瞿文君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