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乐持彩练舞学庭——记双峰县三中教师李赛群

  科教新报   2024-08-08 16:46:22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宋锦辉

在双峰县三中,有这样一位文静的中年女教师,从教20多年来,以育人为经、教学为纬、课堂为舵、创新为帆,倾心打造高品质课堂,自觉坚守服务理念,热心助力家庭教育,用智慧和师爱引领学生遨游语文天地,在三尺讲坛绽放绚丽星光。

她,就是李赛群。

在不少人眼里,语文课是枯燥的,语文老师是古板的,可是李赛群和她的语文课堂,却不是这般模样。她借助图片、视频等数字化手段,让平面的诗词有了立体的意境,课堂变得多维多棱,古典文学焕发新活力。她讲授《诗经》一课时,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课本,而是先播放了一段根据《关雎》改编的动画短片:流水潺潺、雎鸠和鸣的诗意画卷,瞬间将学生带入悠远的年月。她通过电子白板,将《诗经》诗句与当代流行歌曲《青花瓷》歌词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探讨两者在情感表达、意象构建上的异同,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古典诗词与现代文学的创意融合。

双峰三中文化底蕴深厚,书画艺术氛围浓郁,校园里古木参天。李赛群老师利用这些优越条件,让自然和人文资源充分渗入语文教学,将文学课堂搬到古树前,师生在如盖的绿荫下体会诗韵辞意;将教室改到学校书画室,为学生营造特定情境,让诗情画意和翰墨书香水乳交融。

李赛群的教学秉持大语文观,坚持语文不能孤立于其他学科,语文课堂经常有其他学科老师同台授艺。在教学《赤壁赋》一文时,她请来历史课老师一同授课,以历史老师的专业视野,从历史背景、战争形势等角度,剖析赤壁之战的深远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在文中流露出的豪情壮志与人生哲思。

李赛群还大胆尝试“项目式”教学。在讲授《红楼梦》(节选)一课时,她将学生搭建成若干项目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角色的性格发展、命运轨迹及其与小说主题关系等袖珍项目。承担项目后,学生们不仅会认真研读原著,还能搜集、参阅相关资料;动手制作PPT、短视频或编写展示剧本。一项目组别出心裁地将“葬花吟”改为舞台剧,细腻的表演和深情的对白,让在场师生为之动容。教学《雷雨》片段时,同学们将课文精心编成课本剧,匠心设置场景;经过反复排练后搬进课堂。威严虚伪的周朴园,乖戾阴鸷的繁漪……每一个角色都刻画入微、栩栩如生,忠实于原著。同学们随着剧情穿越时空,与剧中人同悲共喜,洞察人性的纷繁、社会的复杂。

项目式教学颠覆了学生对传统语文课堂的认知,学生由旁听者和配角化身为研究者和主角,激发了学习兴趣,知识得以内化和迁移,学习力和创造力得以极大提升。

青年教师小戴刚入行不久,对辞赋教学一度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驾驭,主动向李赛群老师请教。李老师从赋体的形制、句式、韵律、意蕴,到作者笔下含蓄的个人际遇、深邃的家国情怀,再到学生初次接触辞赋所面临的学习难点等,以专业视角和精炼语言一一道来;悉心指导小戴掌握赋体文本的一般教学步骤,共同研讨、反复推敲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建议她扬长避短,发挥新教师运用多媒体能力强的优势,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象,消解语言难点。她鼓励小戴通过改写、仿写等方式,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与表达方式,从中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培养家国情怀与审美情操。她还主动邀请小戴经常观摩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李赛群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小戴强化了专业素养和创新习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开始在学校中青年教师中崭露头角。

李赛群当班主任,养成了洞察班级学情的习惯,学生一丝一毫的反常都能引起她的注意。有段时间,班里学生小瑚总是独来独往,经常不完成作业,成绩在全班垫底。李老师观察中发现,小瑚画得一手好漫画,意识到这是小瑚兴趣特长所在,便邀该生到自己办公室交流漫画创作,表示十分欣赏他的画作,提议他尝试将漫画元素融入各科作业中,学习过程会变得有趣。她还鼓励小瑚参加学校书画艺术节,推荐他的作品参展。慢慢地,小瑚在班级有了亮点,在学校有了名气,自信、潜能和学习热情开始爆棚,学业有了显著提升,性格也变得开朗了。两年后高考,他顺利进入北京电影学院。

责编:刘芬

一审:刘芬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