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4-08-08 10:26:56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杨延宏 杨学松 )近年来,中方县人大深入开展“四进”活动,即进单位、进校园、进社区(村)、进家庭、进企业,助力中方县成功创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通过多方的努力,该县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进单位”,加强执法检查推进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督促、推进教育、公安、民政等各单位、部门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的部门责任,形成育人合力,协同各县直单位,明确各县直单位协同育人职责任务,强化各单位在协同育人工作中的作用,监督相关部门完善经费条件保障,积极推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密切协同的育人机制,组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组织开展社会育人环境净化行动,统筹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牵头建立协同育人联席会议机制,县人大每月牵头主持召开协同育人联席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落实情况,会商问题、困难解决办法和途径……截至2023年12月底,已召开协同育人联席会议6次,会商解决科教新城建设提速、县一中徐特立项目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7个,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进校园”,强化家长学校建设监督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县人大从2022年9月1日起,开展地毯式进校园活动,逐一查看、监督全县所有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已建校内“家长学校”82个,校级家长学校覆盖率达100%。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方面起到了,在教育监督和示范引领作用。怀化学院云谷实验学校校长张丽代表致力于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并将家长夜校的课在平台上进行直播,让更多的家长、家庭受益。
通过家长学校工作的开展,家长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观念、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教育方法都有着不同成都的变化从而带来学生的显著变化。全县的家长全县家庭教育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中方县2023年无一例未成年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实现校园安全“八无”目标,成功创建为省级“平安校园示范县”。人大代表助教兴教,蒿吉坪瑶族乡学校校长杨贤生代表多次连线社会人士到学校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新建镇中心小学教师杨卫伟代表组织、策划了驻地部队与学校开展少年军校的建设活动,建立了“长缨爱民”班级,开展“长缨班级”进部队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进社区(村)”,打通协同育人五级通道
县人大深入社区村组调研,了解社区、村组儿童主任和儿童中心、农家书屋建设的困难、长效机制,为打通协同育人五级通道起到了承上启下和纽带的作用。第一级为县级层面。对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工作的持续优化。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校家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成功经验,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第二级为县直单位层面。明确各县直单位协同育人职责任务。第三级为各乡镇党委政府层面。明确本级协同育人组织机构、专门人员和职责任务,组织本辖区学校、相关站所服务中心和社区村组推进本乡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第四级为社区村支两委层面。落实社区、村级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到户工作,开展家庭文化、优良家风、正确家庭教育方法入户宣传教育,做好社区、村级儿童之家日常工作,重点关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第五级为家庭层面。每个家庭参加当地“家庭公约”行动,规划家庭目标,注重家庭建设,积极参加家长学校交流、学习,传承优良家风,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引导子女体验社会,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进家庭”,探索志愿帮扶机制
通过人大代表进家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宣教活动,组织覆盖全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县人民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培育社会公益机构建立中方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并成功招募20名志愿者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县人大牵头组织妇联、团委到县直机关招募300名“爱心妈妈”“大爱爸爸”“贴心姐姐”“学霸哥哥”,建立重点对象帮扶志愿队伍,对县内112个重点家庭进行结对帮扶。团县委给荆坪“小导游”家庭帮扶改建学习房间,爱心妈妈对他经常性的爱心帮扶,使他能回归课堂,专心学习。
通过全县上下群策群力,该县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