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亮 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7-05 17:24:11
新湖南客户端7月5日讯(通讯员 黄明亮)7月4日,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锦江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家校沟通系列活动,以“科技创新赋能成长,家校协同共育未来”为主题,通过教师讲座、科普课堂等形式,搭建起科学教育实践与家庭支持的桥梁。活动吸引了2-5年级200余名家长与学生参与,即便在简陋的会场环境中,家长们仍全程专注聆听,展现出对科学教育的高度热情。
“我的父母是文盲,却成就了我对科学的热爱。”学校科学教育总顾问傅嘉长老师以自身经历破题,讲述从“放羊式”成长到成为“全国模范教师”的历程。他回顾儿时用线圈自制“打鱼机”、用导线收听广播的实验趣事,强调“玩实验能让孩子远离手机,培养创新思维”。
傅老师细数学校转型之路:2023年起,通过建立“个人实验室”“家庭实验室”,推动学生在种植园、养殖园开展实践。如今,学校已拥有无人机团队、火箭发射小组等10余个科学社团,400余个家庭实验室。第一锦江小学从资源匮乏的“薄弱校”已经蜕变成“全国科技创新教育特色校”。
傅老师展望未来:“北京在今年9月将人工智能设为必修课,而我们已提前布局。”傅老师讲述了学生用几分钱的红外传感器制作的“智能厕所计时系统”,以及今后的校园智能化研究项目。他呼吁家长支持孩子参与家庭实验,让科学探索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助力学校向“全智能化校园”迈进。
在接下来的家长专场中,傅老师聚焦“生活即实验室”理念,分享学生观察蚂蚁行为获全国一等奖的案例:通过测试蚂蚁对不同食物、酸碱环境的反应,甚至研究“热锅上蚂蚁”的温度耐受度,让孩子在细微观察中掌握科学方法。他鼓励家长,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动手、探索,爱上科学。
在学生专场中,由怀化市科协牵头,怀化市职业技术学院森森布栖自然科普团队的杨晓珍、舒鸣、肖凌云和覃婷婷老师,以及职院志愿者刘超和曾筱婷老师,从不同方面讲解了蛇与蜥蜴的分类知识,让学生现场感受,区分有毒蛇与无毒蛇的特征,并重点演示毒蛇咬伤急救步骤。互动提问环节中,学生就“壁虎断尾再生”“蜥蜴饲养”等问题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
科学教育不是实验室里的高大上,而是生活中的小而美。从个人奋斗到家校合力,从传统实验到智能探索,这所山区县城小学正用行动证明,科学教育的火种,能在每一个平凡的课堂与家庭中,燎原成璀璨的星河。
责编:陈建
一审:陈建
二审:李云建
三审:姚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