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山水间 文旅育动能

高婷   中国文化报   2024-07-31 18:19:19

  走进山乡田园、绿水青山,享受慢节奏的生活;住进民宿小院,赏花观景、体验农趣……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乡村特色精品民宿不断涌现,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一抹亮色。
  从过去依靠矿产发展到如今利用自然资源、红色资源、产业优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加快资源整合、业态重塑、产品升级,深耕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打造了集旅游、度假、康养等于一体的特色农文旅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地处大安镇北部的大安镇湖上村是水洞河的发源地,这里山高林密、河谷纵横,是通化县天然的高山草原和天然氧吧,是极佳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依托其优质的自然资源,通化县在此建设“上湖上”民宿群精品旅游项目,并于4月底试营业。“上湖上”民宿群与四方山景区互为依托,处于水系环绕的绿色自然景区当中,将自然风景、民俗风情及边境游相融合,与周边形成一条新的特色旅游线路。
  湖上村党总支书记周云波表示,“上湖上”民宿群的建设得到村民的一致支持,仅用3个半月时间就为项目腾出了建设用地。项目的建成运营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村民增收。39岁的包汉秋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结婚后十余年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如今的她是“上湖上”民宿的管家,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包汉秋说:“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我不仅能照顾家庭,还能接触来自天南海北的客人,听他们讲外面的故事,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据悉,“上湖上”民宿为当地村民提供数十个工作岗位,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不禁感叹:“村里发展旅游业,给我们带来的是‘稳稳的幸福’”。
  同样依靠民宿等产业发展起来的还有兴林镇大荒沟村。曾经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大荒沟村,如今房屋错落有致,街道笔直干净,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村中还创建了红色研学教育课堂,打造了“会客厅”。
  大荒沟村把发展民宿产业作为重要抓手,通过采用国企打造民宿、社会资本打造民宿、村集体奖补村民建设民宿和金融资本助力4种模式,推动民宿产业发展。其中,国企打造民宿由国投集团全额投资,征收村内闲置宅基地;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本地企业家)建设的民宿已进行资产评估,未来会通过点状供地方式为投资者办理产权;村集体奖补村民建设民宿,村集体与村民按照建设成本7:3比例投资,按照营业额3:7比例分成;金融资本助力打造民宿则由国投集团担保,村民在吉林银行贷款。
  50岁的村民刘德斌是一名眼疾患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靠妻子打工维持生计。村里打造民宿的政策公布后,刘德斌为了让年迈的父母住上新房子,选择了金融资本助力打造民宿的方式对房子进行改造,并与村里达成协议,留一间房间给父母居住,其余房间作为民宿经营。他说:“这样的好政策让我的父母在有生之年住上了新房,实现了我的心愿。”
  “住乡村民宿、吃山野土菜、踏抗联足迹、听红色故事”成为大荒沟村响亮的品牌,实现了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有机融合。迈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提升第一步后,大荒沟村立足红色旅游资源禀赋,做实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哈尼河里”品牌,推出了人参、林蛙油、核桃、榛子、木耳、蓝莓等农特产品,在相关平台进行销售。目前,村集体经济由2020年的1.8万元增长到现在的96万元。
  近年来,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的通化县,进一步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元素,开发文旅产品。依托红色资源禀赋,推出以快大茂镇、经济开发区、大泉源乡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体验线路;以兴林镇、光华镇、大安镇为核心的“抗联记忆”线路;以石湖镇、果松镇、东来乡为核心的红色研学路线,吸引了大批游客。

  兴林镇文化广场  高婷 摄
  作为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所在地,兴林镇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兴林镇党委、政府将红色旅游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打造了以镇区“抗联文化活动园”和曲柳川村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生态旅游经典景区。其中,重点打造了红色旅游项目——河里抗联老家。兴林镇镇长刘泽说:“目前,河里抗联老家项目一期已经投入使用,二期是研学客房和职工宿舍,7月底前投入使用。项目整体投入运营后,将成为河里抗联红色教育的集聚中心,充分把‘学’和‘游’结合起来,推动红色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此外,兴林镇还规划设计了以“传递红色力量,共享湿地田园”为主题的红色生态旅游经典线路,依托哈尼河及龙岗山脉等自然环境,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有机结合,建设美丽乡村。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