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18 15:59:4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8日讯(通讯员 张洁)在中国,很少有哪座城市像这里一样,同一个城名叫了2000多年,却不显老城的暮气沉沉,只见活力无限。
身处无足轻重的中部内陆,它却在近代星光闪耀,在新时代能突破2000多个县市的重围,成为全国百强县。
你说它是个小城,人们快乐松弛,没那样“内卷”,它却有一流的产业,在这里,可拥有国际视野,干全球的事业。
单看“醴”字,生僻到或许初始不相识,但并不妨碍人们一波又一波的热烈奔赴,让城市坐稳“网红”交椅。近日,随着“千年瓷都正青春 五彩醴陵夏日游”活动临近,醴陵一次又一次登上“热搜”榜,被网友评论为“热搜”之城,列为“必须去一次的城市清单”。
其实,醴陵,也喜欢你来!
甘泉美酒为“醴”,山高阜起为“陵”,醴陵,自古为山水州城、湘赣门户,吴楚咽喉。在岁月的长河中,在人生的重要时刻,他们,选择了来到这里。
公元1507年,王阳明风尘仆仆地来到醴陵。此时,他处于人生的迷茫时光。开放包容的醴陵却敞开胸怀,邀请他在渌江书院讲学,让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思想,深远地影响了时代。
时间来到1837年,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年轻人,也来到醴陵。在渌江书院担任山长的他,凭一幅“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的对联,获得当时两江总督陶澍的赏识,一步步走上人生顶峰。这个当时才25岁的年轻人,就是后来的晚清重臣左宗棠。
大江流日夜,故人总相逢。1921年,李立三从法国回到醴陵,毛泽东和杨开慧来他家里做客。毛泽东一进门就说到“洞庭有归客”,李立三随即应答“潇湘逢故人”。醴陵这片热土,毛泽东曾经踏入过6次。李立三、左权、耿飚、宋时轮、蔡申熙、程潜、陈明仁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295位国共两党将军,都在醴陵这片土地驻足,留下万众景仰的热血人文。
大江流日夜,风云天地间。在醴陵这块土地,许多机会在成熟,许多理想在实现。
从东汉到晚清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醴陵瓷器的存在感并不强。即便如此,醴陵的窑火从未熄灭。它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20世纪初,醴陵釉下五彩瓷仿佛横空出世,它创新包容,博采众长,汇聚最先进的技艺,迅速成为风靡世界的东方瑰宝,将东方瓷器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今日,更是书写着“世界上每4个陶瓷杯子,就有一个来自醴陵”的中国陶瓷奇迹。如今,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其实,你看到的奇迹,都是酝酿迸发的少年志气。少年志气,就是这样敢闯敢试敢担当,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千年瓷都正青春,创新活力奔涌在每一寸土地上。立开放风口,解发展之难,用热血探路,闯出大道坦途。今日之醴陵,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陶瓷、花炮产业成为“双一流”,文旅、服饰、玻璃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醴陵市域经济综合发展实力跻身34位、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55位,同时,醴陵还跻身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30位。
有一流的平台,可以无限发挥;有舒心的地方,可以好好生活。醴陵这个城市,总是,既有,又有。
还有好看的瓷器可“捡”,浪漫的烟花可看,鲜香的醴陵小炒可吃,国彩醴陵大剧可赏……湖南“宝藏”小城,总是惊喜多重。近年来,醴陵市大力推进“产业+文旅”深度融合,去年接待游客10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来醴陵“捡瓷器、玩烟花、吃小吃、看大剧”已成为当下最火热的文旅IP之一。
来吧,或许你是念乡的游子,或许你是初识的朋友,或许你来自五湖四海,无论你是谁,开放、包容、大气的醴陵,都欢迎你来!
来吧,成为锦“醴”,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可以挽起同路人的臂膀,从一无所有到所向披靡!
来吧,成为真“醴”,可以赓续过去,更可以创新未来,聚力前行,分享一个无限希望的明天!
喜欢你来,为你而来。每一个你,就是我们的未来。有你有醴,我们在醴陵,与你,共续精彩!
责编:杨子情
一审:杨子情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