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2 17:45:26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日讯(记者 王璐 通讯员 吴靖)中国羽毛球队的17岁小将张志杰异国比赛时突然晕厥,抢救无效去世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生活中突发的最“凶险”危急重症——心脏骤停再次进入民众视野。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院外心脏骤停发病率为97.1/10万,较前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脏骤停的黄金救治时间是4分钟,急救人员的早期识别和快速反应尤为重要。
在湖南,以心肺复苏急救为重点的“第一目击者”队伍正在集结。
记者日前从湖南省人民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了解到,自2020年11月《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短短三年多时间,全省已有298家医疗机构建立了急救培训基地,并累计培训60万名公众成为合格的“第一目击者”。现在,一支成员遍及全省的第一目击者救“心”战队已经组建完成,他们为守护人们的“心跳”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防:哪些因素会引起心脏“停”跳
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较为常见的原因,这类患病人群冠脉斑块不稳定,过度紧张、愤怒、酗酒等会引起局部痉挛破裂和血栓,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继而紊乱心肌电活动,患者会因为室速和室颤而死亡。
高强度运动也是心脏骤停的发生因素。运动节奏忽快忽慢会导致呼吸紊乱,引发心律失衡,如加之运动量过大,超负荷运动对心脏造成负担,造成心肌缺血,出现心脏骤停。
此外,长时间静坐可升高血液粘稠度,下肢可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导致肺梗塞,甚至猝死。
熬夜、过度劳累会使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加上不规律的作息和不良饮食习惯,会引起低血糖和低血钾,严重的导致心律不齐,引发心源性猝死。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升高心脏心率和血压;香烟中的一氧化碳易和血红蛋白相结合,心脏会处于缺氧状态。此外,香烟中的其他可燃品会减少体内分泌抗凝物质,血小板易在血管内聚集粘附而形成血栓,堵塞血液中氧气输送,增加猝死风险。
医生提醒,日常生活、工作中,一定要关注心血管健康,体检时不要忽略了对心脏的检查。保障睡眠、适量运动,饮食清淡、低脂低油等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都可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
识:“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几秒速判可救命
心脏骤停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0%;4分钟内成功率为60%,其后将出现不可逆脑细胞大面积死亡。过10分钟后,救活率基本已为0%。
2021年欧洲杯,丹麦队球员埃里克森比赛中,无对抗情况下突然倒地不起。队长马上为其实施胸外心脏按压,随后医疗人员入场后及时进行急救工作。从埃里克森倒地的那一刻开始算,队医入场时只过去了8秒,携带急救设备的医务人员入场只过去了37秒,AED入场时只过去了52秒。现场救援持续到8分08秒,救护车专用的担架入场将埃里克森转送入医院。埃里克森最终转危为安,重新出现欧洲杯赛场。
“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是心脏骤停的显著症状,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倒地,需立刻先前判断他是否有心跳和呼吸。”湖南省人民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主任陈芳向记者介绍,心脏骤停的救治就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救助者需在几秒钟内识别疾病的发生,并立刻开始进行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合急救。
心肺复苏可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恢复心脏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AED则可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
此外,周边人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患者的主要病情和当前所在位置。
记:心肺复苏三字诀“稳、快、深”
判断为心脏骤停,在医护急救人员及专业急救设备到来前,施救者应不停地做心脏按压,如果一个人累了可以换另一个人接替。因为一旦中断,患者血液里的氧气难以输送到脑部,易出现脑缺氧。心肺复苏需牢记三字诀:“稳、快、深”。
稳:将患者移至适当的体位,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只手托住颈部,另一只手扶着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
快:按压胸部,位置为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点,每分钟100~120次;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的比率为30∶2,即每按压30次接着做两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钟以上。
深:做胸外心脏按压时,幅度要足够深。以成人为例,按压下去要使胸骨下陷5~6厘米,以助于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血液向全身输送。
如患者恢复脉搏和自主呼吸,口唇、面色转红即为心肺复苏成功。
陈芳介绍,如果抢救及时,没有引起后续心肌的损伤,经过评估后患者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但是陈芳也表示,评估是一个严密的过程,包括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神经功能是否受到影响等,同时,如果是运动导致的心脏骤停,重新开始训练需高度警惕该病再次发生。
救:湖南60万志愿者组建护“心”战队
大部分的心脏骤停并非发生在医院,因而心脏骤停发生后的急救关系到每个普通人。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就是最好的施救者。
2013年,著名急救专家、时任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的祝益民在全国率先提出“在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的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
2020年11月1日,《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湖南由此成为全国首个为“现场救护”单独立法的省份。为解除公众普遍存在的“不敢救”顾虑,《条例》明确规定,救助人的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湖南省从此全面开启以心肺复苏急救技术为主要核心内容的“第一目击者”培训工作。
截至目前,湖南省已有298家单位被认定为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基地,各基地将规范培训纳入常态化工作机制。“第一目击者”急救培训持续下沉,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截至2024年7月,湖南在全省培训骨干导师约7118人,通过各地导师的积极推广,全省已同质化培训合格的“第一目击者”近60万人。受训者除医务系统人员外,还包括消防、公安、交警等公务系统人员,这支救“心”战队已集结形成并在不断壮大中。
《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报告显示,公众实施心肺复苏比例为17.0%,较十年前明显提高,但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率不足0.1%,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增强护“心”硬实力,湖南省公共场所配置AED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底,长沙已配置AED超1200台,覆盖交通枢纽、教育机构、热门景区、商业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今年计划再投入3000台。值得一提的是,长沙还建立了全市统一的AED地图,方便市民在紧急情况下,使用“长沙120”公众号、“我的长沙”APP一键查找、导航、取用,长沙的“安全系数”再次提质上档。
相信不久的将来,湖南省实现"人人会急救"不再是梦想,越来越多的"第一目击者"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为生命续航。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张丽
三审:田雄狮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