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01 15:33:58
文/图/视频/周晶 徐如风 曾永明 房贺军 邓琼
九岗山灵气十足,耸翠于资水之滨;马迹塘战史陈列馆展品丰富,传承着红色基因。北达巴蜀,南扼衡岳,位于桃江县西部的马迹塘镇,文化底蕴深厚,属于千年古镇;交通方便,207国道,318省道,穿镇而过。在茫茫竹海、层层艾浪、阵阵茶香中,一曲乡村振兴的恢宏乐章正缓缓奏响。
马迹塘水电站。
近年来,马迹塘镇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推进竹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大力建设发展、宜居、美丽、幸福、和谐马迹塘,是首批百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级城镇建设重点镇、省级卫生镇、省级农业特色小镇。
绿色田园。
以“农”为笔,绘好田野“振兴图”。2022年,马迹塘镇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给排水设施,提升农田宜机化程度,使万亩“粮田”变“良田”。截至目前,马迹塘镇完成早稻种植面积11780亩,晚稻种植面积12560亩,中稻种植面积17130亩,荣获市级粮食生产工作先进乡镇。
高标准农田。
走进马迹塘镇的南山村,只见挺拔茂密的翠竹连绵不断,一望无际;村委旁的楠山竹笋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里,只听见村民笑声一片,煮笋、冷却、穿节、码笋、压榨,在一片热气腾腾的蒸汽中,楠竹竹笋品牌产业发展迅速,不仅升腾起致富的喜悦,也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湖南省卫生村”等荣誉。
南山村竹笋加工厂。
碧波写风华,竹业展新颜。近年来,马迹塘镇立足竹资源禀赋,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基本思路,突出抓实基地培育、园区建设及三产融合,持续推动竹笋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成效,“小竹笋”已成为本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竹笋基地。
精耕基地培育,做优一产助力增收。依托得天独厚的12万亩竹林资源,马迹塘镇成功打造大塘坪、三里村、丫峰村、鸬鹚湾等村集体经济示范基地6600亩,新建笋竹丰产林示范基地6000亩,春笋由每亩年产300斤提高至3000斤,亩均增收3000元,2023年全镇年产鲜笋6000万斤,产值近8000万元。
万亩竹林。
孵化产业集群,做强二产提质增效。马迹塘镇鼓励村集体发展产业,建立村笋竹专业合作社13家、建设村集体笋榨厂7个;积极打造生态产业园,引导形成“初加工进村,精加工进园区”的产业布局,促推笋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桃江竹笋”品牌影响力日益显著,收笋价格已连续5年每年保持10%的涨幅。2023年糯米笋每斤售价24元,速冻笋在海外市场每斤可卖到40元。
工业园。
文旅融合发展,做活三产积极创收。马迹塘镇扩建龙溪爱旅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改造马迹塘战史陈列馆,编导宣发原创歌曲《笋乡飞歌》,承办桃江县第六届农民丰收节活动,全笋宴、油豆腐、和菜等特色美食名片愈擦愈亮,2023年接待游客22000余人次,带动相关从业人员近2000人。
龙溪村生态葡萄园。
龙溪村位于桃江西南边缘,古朴典雅的农耕文化园、蜿蜒百米的孝德文化长廊,还有美丽的玻璃栈道和彩虹公路,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绿水青山见证新发展,龙溪片乡村振兴示范区已成为竹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示范区,龙溪村也先后获得“湖南省卫生村”“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龙溪村爱旅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一枝独秀不是春,马迹塘镇的产业图景可谓是花团锦簇。月形湾村的千亩果园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大塘坪村的黑皮鸡枞销往上海供不应求,三里村的竹林飞鸡昂首阔步肥农沃土;九岗山村自研山野油茶和坛子菜让庭院经济流金淌银;京华村在深山建起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供苗与回收的“无风险养殖”让农户鼓足了钱袋乐开了花……因村制宜的产业策略推动各村资源优势向经济效应转变,乡村产业增收致富步入“快车道”。
月形湾村产业基地。
美丽屋场阖家欢乐,秀美乐安人才济济。马迹塘镇已陆续完成G536沿线美化、亮化、序化,新建百乐村、京华村2个数字化村民服务中心,切实抓好“三大创建”,建成百乐村双溪铺、金塘村瓦厂湾、易家坊村渡船口、龙溪村小溪4个美丽屋场,益阳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科普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小镇奏响振兴新曲。
南山村美丽庭院。
碧波竹海踏浪而歌,桃江竹业奋力崛起。山水丹青孕育的楚南文化哺育着马迹塘人民,在竹旅文体康融合发展久久为功,将笋竹产业打造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未来,马迹塘镇将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的坚持,倾力绘就竹业小镇的多彩明天。
责编:陈彰唯
一审:陈彰唯
二审:刘谦
三审:陈英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