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4-06-05 09:47:00
小明在与好友聚会时,兴致勃勃地准备和大家分享最近的趣事。然而,他突然注意到身边的朋友们掩鼻皱眉,面露难色。询问才得知,原来是自己口腔的异味让朋友们感到了不适,这让他尴尬不已。小明很是疑惑,自己以前从未出现过口臭,为何突然就口臭了?明明自己有好好刷牙,也从不吃有异味的食物,怎么就被口臭找上门了呢?
什么是口腔异味
口腔异味亦称为呼气异味,人们也常将其称为口臭。它是指从口腔或者是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腔、鼻窦、咽腔等散发出来的臭气,它不仅是局部或者是全身疾病的表现,也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调查显示,中国口臭患病率为27.5%,这说明,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口臭。而在西方国家,口臭患病率为50%,全球约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
口腔异味有哪些因素?
1.生理性口腔异味
生理性口腔异味常见于晨起,是因为夜间睡眠唾液流量减少,口腔活动减少,细菌代谢活动增强导致,在进餐和刷牙后即可消失。
2.暂时性口腔异味
暂时性口腔异味可见于食用大蒜、葱等气味较重的食物后;有些妇女在排卵日和月经前后呼气中的挥发性硫化物浓度可增加2~4倍,也可导致暂时性口臭。
3.口源性口腔异味
据文献报告,80%~90%的口臭源自口腔,其中舌苔和牙周病是影响口气清新的主要原因。舌苔是由黏附在舌乳头上生长的微生物、食物碎屑及唾液等组成,细菌利用食物残屑、脱落细胞分解产生硫化氢,导致口臭。
4.口源性口腔异味
一般是食物残渣留在牙缝、牙洞里,或者因为牙周病、龋齿等因素所导致的。人体口腔内的细菌往往是厌氧菌,厌氧菌所产生的细菌代谢物容易出现异味。
5.非口源性口腔异味
是指鼻咽部、呼吸道、胃肠道、消化道等开口于口腔的邻近部位出现问题,也会产生口腔异味。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从呼吸道或消化道产生异味。
6.心源性口腔异味
对自觉有口腔异味者进行检查,约有30%~40%人未能检出异味,称为假性口臭;更有少数人在检测阴性的情况下仍坚称自己有口臭,则可诊断为“口臭恐惧症”。
4个方法判断自己是否有口臭
1.呼吸法
将左右两手掌合拢,并收成封闭碗状,包住嘴部及鼻头处,然后向聚拢的双掌中呼一口气,紧接着用鼻子吸气,若有异味,则证明有口臭。
2.口水法
将手清洗干净后,用舌头轻舔自己手背,等10秒左右口水干了以后,再靠近留有口水的地方闻一闻,若有异味则表示有口臭。
3.舌苔法
用一次性的塑料小勺或者压舌板,在舌头上轻刮几下舌苔,放到鼻前判断,若有异味,则提示有口臭。
4.口腔挥发性硫化物测量法
通过医生的专业指导,在仪器读数开始3分钟前闭上嘴并用鼻子呼吸,仪器会自动记录下最高值。
口腔异味是否是某些疾病的预兆?
1.酸臭味 可能存在胃部疾病,建议及时去进行胃镜检查。
2.腐臭味 可能是由于口中的龋洞或牙龈炎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呼吸道炎症和消化道梗阻。
3.血腥味 牙龈炎症出血,或是肺结核和咯血患者,口臭中可能伴随血腥味。
4.烂苹果味 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超标却不控制的人。
5.尿臊味 慢性肾炎、严重肾病、尿毒症等均可能口味中伴随着尿臊味。
如何改善口腔异味?
1.口腔异味往往和吃得油腻有直接的关系,也可能与口腔清洁不到位有关系;
2.改变不良习惯,减少吸烟、饮酒有利于保持口气清新;
3.光靠口腔异味判断疾病类型是不科学的,还是要找医生逐一排查;
4.多喝水、用刮舌器清理舌苔、喷口气清新剂、用漱口水等,都可能有效改善口腔异味;
5.多喝一些绿茶也可以减少口腔含硫气体,从而减少口臭;
6.定期洁牙,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洁牙一次。
清新的口气,是健康与自信的双重体现。口腔异味看似小问题,其实不仅关乎我们的社交形象,更可能是身体健康的警示灯。了解口臭的成因,学会自我检测,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能让我们在社交中更加自信,避免尴尬。
实习编辑 黄书康 综合整理自科普中国、健康湖北 、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 、 丁香生活研究、有来医生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张丽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