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20:50:36
南岳衡山半山亭有一副楹联,励志登山者:“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告诫行到半途,想打退堂鼓的人,要有明确的方向,锲而不舍方能登上高峰。
其实,“遵道而行”中的“道”不仅实指登山之路,亦指道义上的道,存在宇宙万物之间的真理和法则。这里的“道”小到个人安身立命,大到治国理政、民族复兴等等,都有其道。一个人胸怀天下,把天下的忧乐跟自己追求有机结合,将个体存在与“道”连在一起,道铸于心,就是我们的精神图腾同灵魂。
“会心”则是要懂得道的价值,认识道的可贵,达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境界。在近代各个风云激荡的历史时期,无数杰出的湖湘儿女又何尝不是在“遵道而行”?在求道、行道的路上前赴后继,出生入死,践行自己心中的大道。这种道,是在坚守自己独立性的基础上,凸显出一种心忧天下、济世安邦的家国情怀,一种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实干品质,一种理想坚定、敢于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
前不久,我们自驾游去贵州遵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琢磨遵义之名的由来,竟与南岳半山亭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遵义,古称播州,历史悠久,文脉厚重。早在战国时期,遵义属夜郎国。唐贞观年间,播州所辖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出自《尚书》记载“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意为“循先王之正义……以治民”,遵循的是“忠义”,即忠于国家,心怀正义。
正是这种以“道”载义,以“义”遵道的精神内涵,高度契合了这座城市特有的人文情结和民俗风貌。古往今来,在这座以“义”命名的城市里,人们始终秉持一个“义”字行事,做忠义之人,行仁义之事,守信义之本,忠义精神成为这方水土的风骨和底蕴。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义大道。一路走来,前程光明,道路曲折,波澜壮阔。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方面军的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及后方机关共8.6万人向湘西进军,开始了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红军长征后,“左”倾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式的行动,致使敌人有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虽然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布置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却付出了惨重代价,人员折损过半。
强渡乌江后,红军于1935年1月初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位于遵义老城柏公馆的楼上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定红军的今后任务和战略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的问题。遵义会议之后,红军从被动转移,到掌握主动,走出绝境。从此以后,这支代表中国革命火种力量的红军,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穿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纵横十余省,行程两万五千里,实现了主力大会师,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看似是历史偶然选择了遵义,但偶然中却有着历史的必然。那就是所“遵”之“义”,为国为民,遵循人间正道,遵循正确的革命路线。而遵义所遵之“义”,还要从西汉末年一个人故事说起。
西汉末年,天下纷争,割据西南的公孙述趁乱起兵,自立国号。当时只是一名小小功曹(太守助理)的谢暹,见国家分裂,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十分痛心。面对叛军招降,他愤然回答,这片土地只属于大汉王朝。
遵义远在西南边陲,当时汉朝鞭长莫及。但在谢暹看来,地方再远,也是中国的一个部分,不能分割。他动员众人支持汉朝。谢暹的做法激怒了叛军,他们派兵前来围剿,谢暹带着几千人的队伍,至死不从,顽强抵抗。
就在这时,刘秀建立起东汉政权的消息传来。谢暹立即派遣使者奔赴中原,表示忠于汉王朝。见到西南边陲来使归顺,刘秀大为感动,特赐封谢暹等人为“义郎”。彰其维护国家统一,是为大义;彰其百姓免遭战火涂炭,是为正义。这种国家民族整体观,深明大义的家国情怀,众生景仰。
岁月更迭,时节如流。天下为公,公而为民。忠义精神,薪火相传。远溯汉三贤、清三儒,近有文军西迁、红军长征。今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地处大山深处,世世代代缺水喝,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凭着“修渠引水、修路致富”的坚定信念,老支书黄大发带领群众在悬崖绝壁上凿渠引水,面对困难不退缩,遭遇失败不气馁,靠着锄头和钢钎、铁锤和双手,36年如一日,在万仞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天渠”,引来一泓清泉,让穷窝窝旧貌换新颜。
忠肝义胆的黄大发用实际行动践行“愚公精神”,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成为爱国爱民的时代楷模,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为新时代的“忠义”精神作出了丰富而生动的诠释。(汤江峰)
责编:汤江峰
一审:杨钤奇
二审:阿牛
三审:汤江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