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换资金打造“湘江第一跨”,湘潭杨梅洲大桥成功合龙@湖南日报要闻头条

  湖南日报   2024-05-31 07:21:5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石敦 蒋睿 邓玉娇

5月30日,随着最后一块桥梁合龙段完成焊缝作业,湘潭杨梅洲大桥合龙。

再也不用绕弯过江

湘江之上的湘潭一大桥、三大桥、四大桥,是连接主城区的重要过江通道。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口和车辆数量增加,3座大桥已无法满足湘潭市百姓出行需求。

2016年12月,在市民期盼中,杨梅洲大桥动工建设。

5月30日,湘潭杨梅洲大桥正式合龙。周涟渭 摄(湖南图片库)

“杨梅洲大桥主体结构为双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主桥全长1108米,由53节钢箱梁和168根斜拉索组成,总投资17亿元。”湘潭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通车后,将打通湘潭市岳塘区与西二环的快速通道,对便利人们出行、推动城市西北片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但开工之后因受政策、资金等影响,大桥建设“磕磕绊绊”,一度沦为“半拉子”工程。

起初,杨梅洲大桥采用PPP+EPC+协议回购模式,由中交三航局负责施工。受政策影响,融资专项基金未能下账,2019年项目暂停施工。

后经湘潭市发改委批复重新招标,杨梅洲大桥项目更名为窑湾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新复工。

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实行财政开工核准制。因湘潭市化债压力巨大,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进行工程建设,杨梅洲大桥再次停工。

为破解杨梅洲大桥建设后续资金缺口,湘潭市城乡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采取“资源换资金”方式,将土地资源滚动开发,筹集资金用于杨梅洲大桥建设。

2023年9月,湘潭杨梅洲大桥再次复工。湘潭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施工一线督导,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杨梅洲大桥合龙较原计划提前近1个月。

“这座桥大家盼了好多年,终于合龙了。大桥通车后,再也不用绕弯子走一桥过江。”岳塘区东坪街道联合村村民周冬云站在江堤,用手机拍下大桥合龙这一历史性时刻。

精心打造“湘江第一跨”

看到大桥合龙段完成焊接,项目施工方中交三航局窑湾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胡雄介绍,大桥主跨658米,实现“一跨过江”,是目前湘江跨度最大桥梁。

自去年大桥复工以来,来自湖南、河南、上海、广西等地的400余名施工人员,以项目工地为家,加紧作业。

大桥斜拉索项目部的20余名工人,在杨梅洲上的项目临时宿舍度过了龙年春节。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莫旭敏介绍,春节期间,湘潭连日雨雪,须时刻关注斜拉索、锚具等受力件上积雪结冰情况,也要应对斜拉索附件存在移位的风险。

5月30日,湘潭杨梅洲大桥正式合龙。周涟渭 摄(湖南图片库)

农历正月初六,节后复工。斜拉索施工人员顶着凛冽的江风,在181米高的桥梁主塔和桥面来回穿梭,拉起一道道钢索。“冬日施工,不少人的手背、脚趾上冒出了好多处冻疮。”莫旭敏说。

修建大桥考验的不仅是韧性和毅力,还有施工的精细。

“一节钢梁箱吊装作业对精密度要求极高,梁箱间的拼装匹配高差不能超过1毫米。”大桥钢箱梁项目技术负责人何文生介绍,去年11月,他在施工时发现,大桥第六节桥梁箱标高与预期的桥梁模型产生偏差。对各项施工环节排查后,技术团队发现,因白天气温较高,斜拉索施工受温度效应的影响,导致拉力出现损失。“为了保障工程精准度,部分施工环节调整至气温低且相对稳定的凌晨时段进行。”何文生说。

在全桥钢箱梁成功合龙后,接下来将开展桥面铺装、护栏安装以及光亮工程等施工。”胡雄说,根据当前工期安排,力争今年9月实现通车目标。

(视频来源:湘潭广电融媒)

责编:颜石敦

一审:邓玉娇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