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从文墓前的遐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30 12:19:42

向绪俊

沱江边旅拍的人群留在了我们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而弯曲的青石板路,我和湘西沅水之子小杨虔诚前往听涛山,拜谒沈从文先生墓。前两次到凤凰,都去了沈从文故居瞻仰,我膜拜他的文字和小楷手书。

沈先生的墓地就在凤凰。”小杨提议 拜谒沈从文先生墓,倒也完成了 萦绕在我心中多年的愿望。

听涛山不高,平平缓缓。沿着86级 字形的石级而上,路边的一块 黄石碑吸引了我驻足,碑上的文字:“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 是黄永玉在丙子年夏天专门为怀念表叔沈从文而立,这句话 形容沈从文一生也是合适而精到的。由于家道中落,14岁的沈从文以一个士兵的身份离家, 从凤凰沱江出发,经过沅水流域,然后到了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 后来,他以 现代乡土文学大师 的身份 荣归故里 听涛山是幸运至极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作家,一位文物专家

墓在山腰。 墓地朴实低调, 不是特意找寻,吾等凡夫俗子很难发现。 沈从文的骨灰葬在一块粗糙的 五彩石下,这块五彩石的正反面,都刻着几行书法,正面是沈从文自己文章里的摘录:“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我想 这16个字可视为沈老的墓志铭,也可视为他给文学后辈的箴言。

五彩石的背面,镌刻着沈从文的妻妹 张充和撰写给姐夫的诔辞 “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每句尾字组合就是”从文让人“。让人不是怯懦,是一种包容,是一种修养。“让人”是沈从文的心胸和格局,是其姨妹对湘西一位“乡下人”致尚的评价,至深的理解,也是深情的缅怀!

退让人于个人是一种福报。退让是事物向另一个端转向,就好比河流遇到大山绕一道湾,终将成为大海。

沈从文为人谦和礼让,他信奉智慧, 不屈从压力。当文学创作之路受阻,他把 文学创作的热情转化为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动力。借 用当下时髦的说法,换个新赛道呗,终于写出了皇皇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这本书后来成为赠送外宾的礼物,也不枉沈先生的心血。

几个年轻人蹲下身子往五彩石脚基放置了鲜花,一位女孩神情凝重读着墓碑正面的文字,我于是主动和她们搭讪起来,一问方知,她们是吉首大学文学院大一学生,利用周末拜谒沈先生找寻诗意的灵感。

“你注意到墓碑的一个细节没有?”这时,这些学生考问我。

我回答:“听涛山,从文兆和共听涛。”

在墓碑背面,接近地面的地方,刻有一段文字:“2007年5月20日夫人张兆和骨灰合葬于此。”

遥想当年, 沈从文在徐志摩的介绍下来到中国公学任教,正是这段教学经历,让他结识了自己一生的挚爱。

当他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学生张兆和之后,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只有通过一封封情书来表达自己对张兆和的爱意。

在中国公学的校长室,来自苏州的美少女张兆和拿着一匣子信去找校长胡适告状:“你看看你的教师沈从文给学生写的信!”胡适笑问:“这些信你看了吗?”张兆和答:“我不看。”胡适和蔼地说:“还是看看再说吧!如果想交往就交往,不想交往也没有关系。”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

她的芳心被沈从文的真情和文采打动了。 1934年婚后一年不到的沈从文发表了自己的代表作《边城》

我对沈先生的敬佩是发自内心的,我喜欢的不仅仅是他的那些文字,文字中描写的美丽湘西以及湘西那些美丽的女孩,我更喜欢沈先生对爱情的态度。

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平静温顺的沈从文。 沱江从山脚下缓缓流过,我触电似联想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物,情窦初开的翠翠,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天天,守着碾坊的三三……这些人物秉承着天命,在湘西的原野里花开花落,像水一样,按着命定的流向流淌。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曾说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浸淫了水意。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同样,沈从文离开湘西前的生活、工作也大多在水韵丰盈的沅水、酉水流域辗转。常常走水路,认识了许多船家、水手、兵士、商人。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浸透了水意,他笔下的人物闪耀着人性的真善美。直至1924年9月,未满22岁的沈从文从保靖天开文运码头出发, 一路出湖南,经汉口,到郑州,转徐州,又转天津,终达北京。他在北京一家小客店的旅客簿上登记:“沈从文,年二十岁,学生,湖南凤凰人。”如果说,保靖启迪了沈从文,上海历练了沈从文、青岛滋润了沈从文、昆明磨砺了沈从文,那么北京成就了沈从文。

沈从文的作品就像一棵常青树,永葆生命力。他 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确实,沈从文的读者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新的读者不断涌现。他的作品进教材、进校园、进班级 , 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必读或选读沈从文的作品,越来越多的游客跟着沈从文的作品赴湘西找寻乡土文学的故乡。

墓地是逝者的镜子。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人的墓地以简朴深邃著称于世。我们虽无缘拜谒他们的墓地,但有幸瞻仰了可与之媲美的一座文学丰碑。 沈从文的墓地简朴得就像他的人一样,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让灵魂完全融入故乡的青山绿水,让赤子永远守护着家乡诗意的多情的土地。

在这里, 倾听一位荣辱不惊的长者讲述世间的沧桑和人生的真谛 ,使我对人与人之间不要世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这里,我们世俗的灵魂受到净化,急躁功利的心理得到沉淀,人生格局的维度可以更高。在这里,”让人“的箴言犹如听涛山脚下缓缓流过的沱江水,清清澈澈。

微风轻轻拂过,原本宁静的河面,泛起微澜。在阳光的晖照下,河水在翠翠的手中变成了一颗颗珍珠。风停了,世界变得如此的静谧,仿佛生怕打扰了思索中的沈先生。只有家乡这雅静的听涛山,先生才得以闲逸的去思索。

(2024年5月湘西旅次)

责编:杨元崇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