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腔彰显大情怀——记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主任朱丽雷

  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4-05-30 12:09:59

本报记者 郭芝桃  通讯员 刘娜

他医者仁心,致力于提高大众的口腔健康意识;他投身公益,以大爱之心关心弱势群体、扎根基层;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在学科建设上默默耕耘,为长沙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出贡献……他就是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主任朱丽雷。

凭借对口腔医学事业的一腔热忱,朱丽雷十五年如一日,奋战在临床、科研、教学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庄重承诺。今年3月,朱丽雷获评湖南省医学学科青年骨干人才。

“我觉得这个科室

更贴合老百姓的需要”

2009年,朱丽雷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毕业,入职北京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朱丽雷从北京南下就职长沙市口腔医院,选择了不那么“热门”的基础性学科——牙周黏膜科。

“我觉得这个科室更贴合老百姓的需要,长沙也需要更多专业的口腔医生。”谈及理由,朱丽雷坦言。他认为,相比于北京,长沙的口腔医生人均占比明显偏少。而口腔前期的预防工作比后期治疗更有价值,能让更多的人避免“失牙”的痛苦、减轻治疗口腔的经济负担。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口腔疾病就诊率不足10%,表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意识依然任重道远。他介绍,对比全国平均数据,湖南人受饮食结构和口腔健康行为等因素影响,口腔健康情况更加堪忧,而 “镶牙”(如种植牙)除花销成本高昂,还可能面临着部分患者牙槽骨吸收严重,无法种植、更需定期维护等问题。

在工作中,他经常强调:我们不能只给患者暂时的专科治疗方案,更加需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口腔健康维护意识、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和终身的健康管理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他会给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且全面的治疗方案与口腔健康维护方案,为患者维护口腔的长期健康。

凭借这股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朱丽雷的年均门诊人次超过5000余人次,年均开展手术超过200例,多学科协作病例年均更是超100例。

“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在长沙星语林康复机构,有一群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即自闭症、脑瘫等疾病患儿。得知情况后,朱丽雷带领团队,定期给患儿免费做口腔健康普查和牙齿涂氟,预防龋齿。作为长沙市知联会副会长,他积极推动“知联护花开,帮助困境儿童”活动,将公益项目覆盖全市。

“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朱丽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近年来,他积极参加各种口腔健康宣教活动,为老百姓的口腔健康四处奔走,在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媒体上进行口腔健康宣教超20次,参加“五进”公益活动以及院内现场宣教超30次,促进公众建立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公众科学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今年4月,他带领科技特派员团队进驻长沙县黄花镇卫生院,开展为期一年的驻点帮扶工作。

“让百姓‘少掉牙、吃好饭’,是我学医的初心。”朱丽雷表示,他将围绕“深耕基层、精准帮扶”下真功夫,让健康惠民举措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提升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标是把科室

提升为国家重点专科”

朱丽雷目前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等多个重要学术职务。

作为医院优秀学科带头人,近年来,他主持在研国家级课题1项,省、市级课题6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先后荣获新技术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牙周病学专业先后获评长沙市重点学科、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2023年成功承办全国牙周学术年会,获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次。个人先后荣获长沙市骨干医师、长沙市“优秀医师”、长沙市“爱心人士”。

个人的发展带动着团队的发展,如今他所在科室,从每年承接几个课题,增长到每年承接十几个课题。在科研的反哺下,科室也成为了湖南省重点专科。

“目标是把科室提升为国家重点专科。”朱丽雷表示,学科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才培养,希望未来为医院培育出更多人才,推动口腔健康事业一步步向前发展。

2020年,朱丽雷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学任务,期间,他注意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严格实习教学、技能培训,并与国内知名实验室进行交流合作。

学生们时常感慨:“当朱医生的学生既辛苦又幸运。”辛苦在于每天学习任务重;幸运在于,不但学牢了基础技能,又能接触前沿技术,对个人成长大有裨益。

责编:王思贤

一审:王思贤

二审:张丽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