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学习丨将专业志愿服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30 11:40:32

钟开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以“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逐渐成为志愿服务事业的生力军。倡导并大力发展专业志愿服务教育,既可以引导大学生将其所学专业知识或个人特长与服务他人、社会相结合,也可以帮助其在参与服务过程中提升个人价值、认识国情社情,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专业志愿服务是由专业人士或专业团体自愿、无偿为社会公益所提供的具有职业或行业标准和规程的专业服务。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专业志愿服务也可以理解为“专业+志愿服务”或“做专业的志愿服务”。前者重在引导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优势,为志愿服务赋能;后者重在鼓励大学生提升个人能力,通过志愿服务项目的构思、写作、展示、执行、总结等环节,努力把志愿服务这件好事“做好”。因此,将专业志愿服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读懂中国”的积极性与创新力,还能不断坚定高校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有助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着力厘清专业志愿服务教育目标的意涵,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将志愿服务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志愿精神的弘扬者。其次要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思考沉淀,主动将“小我”融入“大我”。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受益者,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反复多次的斗争”中进行主观世界的改造,使其精神境界提升到更高层次,成为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切实促进专业志愿服务教育内容的完善,有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加强专业志愿服务教师团队建设,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在面向大学生宣传专业志愿服务教育价值与意义的同时,鼓励更多老师开设相关课程,将专业志愿服务工作案例创造性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质教育资源,精心讲好每一堂“思政课”,让同学们能在“第一课堂”中系统学习理论及实务知识,激活学生“内驱力”。另一方面重视专业志愿服务实践指导,用心提炼“思政要素”。进一步优化校(院)志愿服务制度的顶层设计,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公益创投等,引导学生志愿者转变思路,提升对专业志愿服务的认知,将专业的高质量供给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精准匹配;指导老师团队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并及时在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发挥专业指导和思想引领功能,增强外部“支撑力”。

积极推动专业志愿服务教育方式的创新,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案例教学法讲清专业志愿服务“好在哪”,调动大学生参与其中的主观能动性。梳理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志愿服务以及科技赋能志愿服务等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讨论,让学生快速增强对这些领域的认知与认同,充分体会“专业的力量”与“跨界合作的魅力”,深刻感受专业志愿服务的“含金量”。通过项目式学习教学法研究专业志愿服务“怎么做”,提升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可以按照“一阶段一主题”模式,组织大学生对学校(院)合作的村(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服务对象真实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需求,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一定时间探究,设计并执行项目,提升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高校建立规范化、体系化志愿服务范式,建设创新性、品牌化志愿服务组织,培树专业志愿服务模范典型。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责编:戴蓉

一审:张笑

二审:朱晓华

三审:赵雨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