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世家”传到了第六代,汨罗人如何造龙舟?@湖南日报要闻

  湖南日报   2024-05-30 07:46:5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周磊

开方、打磨、拼接,造船师傅挥汗如雨,厂房内木香四溢。

“从正月初九到现在,都没停过工。”5月28日,汨罗江河堤下,汨罗九子龙屈原龙舟有限公司造船厂房,65岁的岳阳非遗民间龙舟制造技艺传承人许桂生告诉记者,今年端午节前,师傅们要加班加点,赶制4艘62人的传统龙舟,发往安徽,参加当地的龙舟大赛。

“龙舟世家”有了第六代传人

选材、伐木、放样、组船、捻缝、上漆、绘鳞……制作一条龙舟需要10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

“师傅们严格把关工艺流程,一条传统龙舟,6名经验丰富的师傅要做上6至8天。”许桂生介绍。

在汨罗,汨罗江、屈原、端午、龙舟向来密不可分。

许桂生出生于“龙舟世家”。许氏龙舟制造技艺,传到他手里已是第五代。

15岁起,许桂生跟着父亲学木工,21岁完成从学徒到“掌墨师”(负责龙舟整体设计制造)的升级。

1980年,许桂生制作的“屈原一号”参加汨罗江龙舟赛,夺得冠军。现在,这条龙舟仍在许桂生设立的龙舟陈列馆保存完好,成为荣耀的见证。

许桂生有一个至今引以为豪的最高纪录,就是曾制作一条可承载108人的大龙舟。

2003年,许桂生在汨罗市创建首家龙舟制造厂。

2014年,为适应市场化需求,他又成立汨罗九子龙屈原龙舟有限公司。

在许桂生的带动下,许多曾经的学徒、工人自立门户,建起龙舟制造厂。

许桂生的儿子许名南,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一边跟着父亲学手艺,一边到市场上联络客户。他通过网上营销,将自家龙舟业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许名南继承许桂生的“衣钵”,负责运营汨罗九子龙屈原龙舟有限公司,许氏龙舟制造技艺有了第六代传人。

既有高速度,又有稳定性

随着龙舟赛事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对龙舟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追求高速度与保证船身稳定性,成为龙舟制造面临的一道考题。

“传统龙舟的船底呈倒三角形,阻力相对来说较大。”为兼顾高速度与稳定性,许桂生尝试着将倒三角形的两条侧边,向内拉出弧度,看起来倒着的“八字”。

改动后,龙舟破水力度更大,速度得到极大提升,水面稳定性也更强。随后,他又从龙船宽度、龙头弧度等关键点着手改进。

他还将玻璃钢薄膜应用到木质龙舟,减轻重量,减小阻力。

与木船相比,玻璃钢龙舟在材质和工艺上都有变化。制造过程相对精简,轻型龙舟的龙头、龙身、龙尾等部位被细分成许多零件,用模型模具制作部件,再拼接固定。

目前,汨罗九子龙屈原龙舟有限公司已申请龙舟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5项国家专利。去年,公司产值达800余万元。

多年来,以该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汨罗龙舟厂既保留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又不断创新融合现代工艺;既生产民间龙舟,也制作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竞赛龙舟。他们用匠心和智慧,不断创新,提升龙舟制作技术和产品质量。

“龙舟+”让汨罗龙舟越划越远

凭借出色的质量与精湛的工艺,加上得天独厚的文化传承,汨罗龙舟在世界各地龙舟赛事中乘风破浪。

据了解,汨罗市现有龙舟制造厂23家,产品以木质龙舟、玻璃钢龙舟为主,年产各类型龙舟4000多条,年产值超1.6亿元。

汨罗龙舟主产区屈子祠镇各龙舟厂接到的龙舟出口订单明显增长,汨罗龙舟越划越远,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汨罗“端午源头、龙舟故里”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龙舟文化”的精神内核进一步凸显,造船近50年的许桂生也在不断探索“龙舟+”的“新打法”——组织龙舟队伍参加各地比赛,承接培训、裁判、领队及赛事策划业务,进一步扩大汨罗龙舟的知名度、“朋友圈”。

5月25日,由中国龙舟协会备案并担任指导单位,江西省体育局、九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九江银行·2024“庐山杯”长江经济带龙舟邀请赛在九江市拉开序幕。许名南带领团队,为赛事提供水上设施和器材。

“龙舟文化代表着智慧、力量和团结,它的精神内核值得发扬和传承。”近年来,许桂生父子跑遍大江南北,四处推广龙舟文化,足迹北至黑龙江,西到新疆,“这些年,龙舟运动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龙舟运动不再受到地域、时间限制。以前只有端午划龙舟,现在一年到头都能划!”

谈及龙舟制造技艺传承,许桂生说:“想将厂区扩建至屈子文化园,融入研学元素,让游客了解、体验龙舟制作过程,更大范围地推广龙舟文化。”

图片、视频作者:周敏

责编:周磊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