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锋 谢文彬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4-05-29 17:50:05
“少年有志,国家有望。”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现在,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有责任共同把教育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如何落实这一大计,真正培养出“让党放心”的时代新人,不妨从以下四个要点入手。
锚定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关键。古人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2013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发(盛佳鹏 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关键,更是国家用人的关键。德才配位,事业才能健康发展;德不配位,能力越强,越会把事情办砸,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越大。这是教育中最为要紧的一环,时刻不能丢弃、不能松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
突出力量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最近又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悠久的历史沉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本和源泉,是中华民族专属的精神标识。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核心思想的时代价值,有益于修正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丰富青少年的文化底蕴,提升青少年的政治素养,增强青少年的中国底气。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深入挖掘天下为公、天下大同、民为邦本、为政以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青少年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革命文化承载着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传承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的历史见证,是党和国家宝贵财富,也是新时代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开展革命文化、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教育资源,如清明祭英烈、“七一”的童心向党活动、“十一”的向国旗敬礼活动等,广泛深入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唱响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的主旋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引导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面向未来,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又立足于中国实际,吸收了国外文化有益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要以先进模范引领时代风尚。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模范是鲜活的教材,通过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创制优秀文艺作品,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劳动、讴歌奉献的精品力作,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让青少年群体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把握关键一招:办好大思政课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突出教学优先的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扛起政治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形成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对话祖冲之》
近年来,湖南省创新制播“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遵循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精心制作、精美呈现课程,让学生喜欢看、看了受教育。围绕“教什么”,围绕《两个纲要》精心策划课程主题,让思政金课蕴涵育人气质、时代气息。解决“怎么看”,创新搭建传播渠道,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省教育厅主办,委托湖南教育电视台承办制作,协同团委、妇联、广电、通管等部门,芒果TV、湖南有线等企业一齐上阵,开创台、网、端、微一体的全媒全网新课堂,实施直接、精准推送,让思政金课实现全省同看、人人可看。聚焦“效果实”,遵循受众认知特点,把每一堂思政课的内容进行场景化、形象化呈现,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场景教育,让中小学生不断树立和巩固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思想意识、政治认同。
完善保障机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动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学校是培养未来所需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校育人既要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培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极大,体现在价值取向、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方面,它的地位和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社会是一个大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实践环境。社会育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一种全面、高效、有益的育人模式,旨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目标的一致和教育过程的协作,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成长环境,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
未成年人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特殊群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非常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切实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贯彻落实,确保未成年人基本权益不受侵犯。切实做好为学生减负减压工作,兜底控辍保学、校园周边安全和校园食品安全,防止校园欺凌、霸凌现象。同时,加强网络保护,完善重大敏感舆情联动处置机制,加强涉教育相关敏感信息的监测研判,及时调控舆情热度,查删不实有害信息,防范化解重大舆情风险。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社会文化环境,开展涉未成年人专项整治,依法依规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规范属地网络游戏服务,遏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行为。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寄托于一批批时代新人身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任在他们肩上。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殷殷嘱托,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位置,培养一批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栋梁之才。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