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高质量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28 18:33:2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罗旭

郡县治,天下安。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郴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安排部署,结合郴州实际,西河流域沙洲片区等区域,打造了区域统筹连片合并的村庄规划编制模式,开展干部乡贤规划家乡行动,形成了一系列村庄规划编制的郴州经验

坚持高位推动,健全村庄规划工作机制

郴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村庄规划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重要工作,早在20196,在市五届人大常委第十八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行村域规划多规合一将村庄规划纳入乡村振兴全局统筹,全面拉开了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序幕。相继制定《关于加强村庄规划工作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郴州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和《郴州市村庄规划审查要点》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调度建立了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牵头,统筹农业农村、住建、发改、交通、水利、旅游等多部门联动,乡镇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坚持群众参与,推动干部乡贤规划家乡

村庄规划的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为全面提升村庄规划的实用性,更加便利的服务好村民生产生活,郴州市高位推动开展了干部乡贤规划家乡行动,让村庄规划由村民说了算。市委市政府组织制定了《郴州市干部乡贤规划家乡行动工作方案》和系列工作手册,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专组,构建了市委市政府抓总,县市区统筹推进,部门负责行业指导,乡镇(街道)具体落实,技术单位提供技术保障,回乡公职人员、退休干部、乡贤、村干部、群众全程参与的村庄规划工作格局。各乡镇、村庄以规划服务站的形式,动员在外的干部和乡贤回乡参与规划编制,根据村庄资源特色和短板,对村庄产业发展、功能配套完善、村民建房、乡村风貌引导等进行梳理,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强化乡村风貌引导管控,预留发展用地,图纸表达更通俗易懂,三区三线一目了然,使村庄规划更接地气。

坚持区域统筹,规划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按照多规合一、区域统筹的思路,创新探索了以西河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经验,突出跨村联合、连片提升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对乡村风貌管控的引领作用打造区域共赢、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在总结西河流域村庄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又将汝城沙洲区域九村连片编制村庄规划,依托红、绿、古三色资源,将传统风貌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交融,统筹推动红色传承、促进绿色发展,将沙洲打造全国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全面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坚持四态融合,推动乡村风貌品质提升

坚持以生态为基础,以业态为核心,以文态为灵魂,以形态为载体,加强村庄设计和风貌管控引导,营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村落公共空间和村民交往场所。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管理的通知》《郴州市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八条措施》等文件,针对乡村地区分类分区提出特色保护、风貌塑造和高度控制等空间形态管控要求,加强对田园风光、山水格局、建筑特色、村庄肌理、文化地标等风貌要素的塑造和引导。强化农村村民建房管理,构建村庄规划+乡村设计+农房设计的层级体系,将建筑高度、层数、立面色彩等要求纳入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突出特色,塑造形态各异、各美其美的乡村风貌。

坚持产业振兴,盘活存量强化要素保障

积极探索以规划服务乡村产业建设,以空间优化为基础,用足用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农房改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将村庄规划与和美湘村、四类乡村等建设任务充分融合,强化各类资源要素统筹调度、精准投放,推动村庄规划实施和项目落地。制定《关于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做好资源要素保障的意见》,积极探索规划留白机制,在牢守底线管控的同时,探索用途留白、点位留白、指标留白,适当增加规划弹性,刚弹结合,保障农民建房、农村公共公益设施、农产品初加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及发展休闲观光旅游而必需的配套设施等项目落地。

责编:罗徽

一审:罗徽

二审:梁可庭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