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22 18:04:42
刘杰义
程千帆(已故)老先生在序言中说,《唐诗鉴赏词典》旨在介绍唐诗之精华,它搜集了唐代一百九十多位诗人的一千一百余篇作品,名家大家,流传万口的名篇,固然都在网罗之列,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亦在其中,较为完整体现了唐诗风貌,赏析文字颇多胜解,清晰明了,繁简适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在《唐诗鉴赏词典》品读唐诗,可以梦回唐朝,神交古人,品读那个时代的变幻风云,品味那些诗人大江奔涌的思绪与情怀,超越时空的浪漫与哀愁,奋斗与挣扎、徘徊与苦闷,感受一个个多维而丰富的艺术形象。
描绘战事残酷、民生艰难、统治者的荒淫腐朽、纸醉金迷。杜甫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许多的离别、咏怀诗都深刻描绘了安史之乱、西北战事给老百姓带来的生灵涂炭、骨肉分离、贫苦不堪。他在《恨别》中写道,“洛城一别四十年,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宿府》“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曹松《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李白的《乌栖曲》则暗讽了统治者通宵达旦、奢靡享乐的荒淫。“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则咏叹了宫中妇女的悲惨命运,“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轻肥》鞭挞了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骄横跋扈、醉生梦死的丑陋。“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内臣、大夫都忙于赴宴,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还有洞庭橘、天池鳞,极尽奢靡,可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刘叉《冰柱》暗讽了小人得志,贤人在野的腐败统治,“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骚然县宇,土崩水溃,畹中无熟谷,垅上无桑麻”,揭露了干戈不息,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贺《老夫采玉歌》,控诉了官府强征农民采玉,采玉老人饥寒交迫,甚至在凄风苦雨中丧失性命的悲惨命运,而老百姓用生命换来的蓝田玉,只不过为了贵妇头上的妆饰。“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写了一位丈夫征战死、自己逃入深山荒野的村妇,吃的煮野菜根,也躲不开山一般沉重的徭税!生活何其艰难,而官府何其残忍!虽是一个寡妇的悲惨人生,映射的却是晚唐时代穷苦百姓的悲惨命运。
彰显大丈夫建功边关、杀敌戍边的家国情怀。唐帝国边疆经常遭匈奴侵扰,大丈夫建功报国,为国戍边的豪情演化为脍炙人口的诗篇。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洋溢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投笔从戎,驰骋沙场的爱国激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醉卧沙场显示的是豪气冲天的旷达、视死如归的勇气。王维《老将行》描写了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功勋卓著,回到家乡却躬耕陇亩、叫卖营生。但在边疆烽火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万岁师...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名”。大漠边关,孤烟冷月,都烘托着将士的壮志豪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高适的《燕歌行》既描绘了士兵浴血奋战、视如归的精神,也鞭笞了将领骄奢轻敌、荒淫失职,战斗失败给战士带来的惨痛。“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在岑参的笔下,边塞瀚海阑干、狂风雪海成为了诗人笔下雄浑奇丽的意象。“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九月风正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极力渲染的恶劣环境,突出了边疆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报国情怀。
领略唐朝人的率性不羁、豪放旷达。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毫不掩饰得意之忘形,活出了好一个洒脱个性。杜甫《饮中八仙歌》速写的八个“好酒之徒”,跃然纸上。首先出场的是贺知章,这个太常寺卿,省部级干部酒后“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其次汝阳王李琎,唐玄宗侄子,皇亲国戚,“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翩翩美少年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举世皆知的李白是乃八仙中核心人物,第五个出场,“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喝酒做诗,酣畅淋漓,酒酣诗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个浪漫主义的代表,酒便是催情剂。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样有着“俱怀逸兴壮思飞”的豪情。而作为现实主义代表的杜甫,虽然将“饮中八仙”描绘得活灵活现,却是个悲愁苦闷、潦倒贫困的“悲愤诗圣”,人生命途多舛,经常喝的是苦酒。他在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在那个动荡变乱时代,他与李白都有痛苦遭遇,但对酒与诗的体味,可以看出他们在不同时期生活和创作境况的迥异。
吟诵着千古流传、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爱情是文学创作中的永恒主题。唐诗关于思念、闺怨、爱情题材有如漫天星斗,印记天幕。王昌龄的《采莲曲》《春宫曲》《长信秋词》刘禹锡的《竹枝词》《踏歌词》等都反映了这种恼人秋风般的衰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撩拨内心情愫的,往往那么简单。崔护《题城南庄》则描绘了一种朦胧而无法忘怀的邂逅。“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郊《赠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写的是缠绵而难以名状的离情别恨。最刻骨铭心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诗歌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跌宕起伏,大开大合,令人扼腕,千古回叹。诗歌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遇到天生丽质的杨玉环,“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爱美人而误江山,就是悲剧的开始,“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一代绝色美人香消玉殒,即使贵为天子,面对心爱的女人,也无力回天,“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平定安史之乱后,李隆基回到长安,虽然池苑如故,但睹物思人,常常以泪洗面,“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然后委托道士招玉环魂魄相会,“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终于在海上仙山重逢,“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里枝,天长地久有时绝,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首诗让所有的爱情故事都黯然失色,包括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无法与其比肩。与唐明皇这种惊天动地爱情相比,元稹祭奠亡妻的诗则体现了无法割舍、无法弥补、永生永世难以忘怀、相濡以沫的夫妻情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没有衣服,妻子翻箱倒柜去弄;想要喝酒,妻子变换金钗沽酒,由于自己功名未果,妻子野菜充饥,落叶为炊。现在自己功成名就,薪金十万,却只能彻夜不眠,烧纸钱以奠祭亡妻。《遗悲怀三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寄托着深情如海,无法割舍的亲情友情、离愁别怨。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天涯海角共一轮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让我长夜难眠,吹灭烛光,披衣走进月色,思念,如同这充盈于天地的月色,我怎么送给你呢?还是梦中相会吧,这不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吗?还有他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因为思念而日渐削瘦,贴切委婉。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当时春水茫茫,友人一叶扁舟,日夜兼程,思念岂不令人肠断?唐诗中很多春思春怨,离愁别恨,如滔滔江水般流淌。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思念远方的夫君,愿像月光一样,照在你的军营,非常真挚感人。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写儿女思念,看似平常,实则奇峰突起,曲折动人,又令人暇思。唐朝诗人留下了大量的送别诗,《唐诗鉴赏词典》选编时也尤为偏爱。李颀《送刘昱》《送魏万之京》,王昌龄《送魏二》《芙蓉楼送辛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些送别诗,留下了感人肺腑的千古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杜牧都留下了送别友人的千古名篇。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分别得豁达乐观、气韵生动。《宣州谢朓楼饯别样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高楼饯别,纵酒高谈,既是豪情逸兴,又郁结悲忿,一位有旷世之才又怀才不遇,一位既向往自由驰骋又羁束于苦难深重现实之中的诗人,酣畅淋漓地出现在友人面前。李白与王昌龄、杜甫、高适,白居易与元稹等都有着深厚的情谊,李白的《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都体现了这种潭水深千尺不及友情之深的浓厚情谊。他遥寄王昌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托月寄情,情真意切。他在金陵酒肆与一班年轻朋友留别,洒脱飘逸,富有情调,伤而不哀。“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洒脱的李白,在《哭晃卿衡》《哭宣城西善酿纪叟》,却表达了这种撕心裂肺、沁入骨髓的痛楚。同样,杜甫也创作了大量的送别怀念的诗歌。与李白就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体现了二人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李白中晚年,英雄末路,境况凄凉,一生漂泊的杜甫,自然感同身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为老友鸣不平,发出了是沉痛而悲怆的呼喊。
蕴涵着探究宇宙世界、自然永恒和人生短暂的哲学思考。唐朝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高度开放的国度,文化多元、兼容并包。唐诗中有纵情山水的清逸,有建功报国的壮志豪情,有怀才不遇的忧思悲忿,也有对宇宙世界、对人生奥秘的探究与思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展现了宇宙无穷、人为过客的深沉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亦有异曲同工之妙。陈子昂则如站立无垠旷野中,发出了回响天际的惆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多少帝王将相,宫庭明苑,都成古丘幽径,而大江无言日夜奔流,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大自然却是永恒的存在。李商隐的《谒山》,寄托了一种留住时光、旋转日月的奇思妙想。“从来系日泛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杜牧《金谷园》则抒怀着繁华易逝,人如落花的沧桑感。“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则体现了对湖光山色、自然和谐的赞美,将自然与人有机统一了起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欣赏唐诗,有很多的维度。艺术创作的角度,浪漫主义的角度,现实主义的角度等,对这座瑰宝的挖掘,会有很多不同的收获。作为法律人,既可以从中获取文学的养料,可以感悟那个朝代的变幻风云,还可体会到,法律也好,艺术也好,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都应该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把天地人和情法理有机统一起来,开阔视野,打开格局,滋养情怀,使自己更健康、更强大、更有未来。(作者系湘潭市司法局党组书记)
责编:颜石敦
一审:邓玉娇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