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专访新干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向荣

  大众卫生报   2024-05-21 15:05:20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1日讯(记者 鲁红 实习生 朱睦可)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31年,有临床科室 23个、医技科室4个、职能科室 17个,实际开放床位760张,职工 676 人,年门诊量约 37万人次, 住院约2.12 万人次。

近两年来,该院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文化建设,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核心”的宗旨,以创建全国3.0人文良知医院县级示范点为目标,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全方位打造“党建+健康”“党建+服务”“党建+3.0科室”“党建+叙事”等品牌,开展“党建+传统文化”线上读书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形成特色,持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3年,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成立急救中心、消化中心,高标准打造健康管理中心;临床技术创新运用,各项运行指标持续向好,DRGS全省排名第十二。近三年先后荣获江西省创伤救治联盟理事单位、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国家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规范化建设二级医院达标单位等荣誉。

创新“党建+传统文化”学习模式,打造“书记项目”样板工程

为持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该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创新打造“党建+传统文化”学习方式,将党建文化、红色文化、经典文化、医学人文、共读共创共学机制、健康宣教等载体高度融合,让党员干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筑牢推进3.0人文良知医院发展的深厚根基。

(新干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向荣讲党课)

在徐向荣看来,医院的主体是医生,医生大体分为五个层面。第一层面,打针吃药,这是交易型医患关系;第二层面,药到病除,可高效解决患者病痛;第三层面,健康管理,治未病让患者不得病、少得病;第四层面,健康自信,健康管理医者先行,为患者做示范、典范,让患者感到放心、踏实,从而带动患者追求健康;第五层面,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人文良知医院倡导“人本位”,把人看成是最重要的,提供人本位医疗服务。唤醒每个医护人员的良知,不仅看到患者的疾病,还要看到患者“整个人”。只要唤醒每个医者本自具足的仁爱、良知之心,升起职业的价值感、崇高感,医生从第一个层面向第五个层面进阶,而医院则从1.0向3.0人文良知医院发展。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医护人员也渴望成长,为员工找到个性化的成长道路,不仅是技术业务的成长,也包括人的内在精神成长。不断唤醒医护人员的良知,陪伴员工成长,是解决员工内心深处动力问题的关键。如何为员工提供这样的土壤、打造这样的平台?徐向荣介绍说,一年多来,每周三晚,医院开启线上的“三会一课”,将每月党员主题教育学习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步开展学习,党员结合工作分享学习心得,7个支部轮值主持,每个人都有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党建凝聚人心,心在一起,在认知上同频,工作由被动到主动,做起事来效率就高得多。”

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徐向荣把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作为“书记项目”来抓。健康管理中心自2023年5月20日启用,秉承国家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致力于成为健康体检、生活方式干预、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众创为一体的健、教、研的健康管理中心。“虽然做健康管理收入不高,但这一块做好了,医保可以有结余,老百姓也能不生病、少生病或慢生病。我们不仅要建设一个宣教基地,而且要形成一个氛围,让医生、患者、家属甚至民众都参与进来。”

(健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为老人讲解健康生活方式)

一年来,健康管理中心除提供专业健康咨询、体检报告解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健康档案管理等服务外,还充分利用中心文化展示区,邀请企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健康宣教活动20余场,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30余场。此外,健康管理中心还每周针对大众开展瑜伽、肌肉抗阻运动、团操等课程,常态化主办膳食营养科普小课堂,利用膳食宝塔及各类食物的模型,通过现场可视化、直观的教学形式普及“三减三健”知识,群众积极参与、反响强烈。与此同时,健康管理中心业务量同比增幅达105%。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激发每个人的内心动力

2023年,医院康复科业务收入增长了50%,团队技术精良、服务热情。然而,谁也想不到,如今迅速发展的康复科,两年前曾是一个人心涣散的亏本科室。作为一名党员,科主任唐敏正是在党建共学中受到启发,立志苦学打造“小针刀”技术特色,科室影响逐渐产生,又派出团队两名同志外出培训,带动整个团队共学、共创。康复科逐渐动起来、立起来、站起来了!不仅从技术层面帮助患者解决疾病问题,而且从精神层面关心、鼓励、陪伴患者,让家属也参与康复治疗,让患者每天都看到希望、获得力量。

脑梗死患者李某来到康复科治疗,唐敏主任发现他对康复有抵触情绪。原来,李某认为中风很难康复,不想做家中的累赘,准备放弃治疗。于是,唐敏带领康复师们经常开导他、鼓励他,为其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手法运用、针灸按摩、仪器治疗、肢体活动、心理治疗……一招一式、一点一滴地帮助李某康复。患者出院后,康复团队依旧持续指导其康复锻炼。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李某肢体肌力开始出现明显变化;五个月后,李某身体逐渐“回暖”,慢慢可以下地活动了,并逐步实现了生活基本自理状态!

(康复科医生正在指导患者康复锻炼)

“我们不仅治病,而且治心。人文和技术犹如一对翅膀,要比翼齐飞,不能偏废。”据介绍,康复科以患者为中心,打造人文与关怀为一体的康复服务,用温暖的话语、微笑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更有动力面对康复挑战。

通过“党建+护理”“党建+传统文化”学习,医院护理团队也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坐标。护理团队开展叙事护理,打开患者心结,让护理有深度更有温度,提供光明型、温暖型的护理服务,开启患者内在的温暖力量,康复患者成为患者志愿者,医护、患者共同成长,一幅幅生动的医患关系和谐画面呈现在眼前。

骨折术后康复患者可可思想悲观,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康复科护士经常去找她聊天,与她共读、分享心理学书籍,邀请她参加患者座谈会讲述自己的故事,出院后护士还定时回访,引导她积极向上。经过3个月的陪伴与努力,可可不仅改变了心理状态,也改变了生活方式,加入医院骨折术后病友群,与其他病友抱团取暖,积极为其他病友提供帮助,学会了用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

从一个没有战斗力、看不到希望的科室,变成朝气蓬勃、信心满满的科室,“党建+传统文化”双学习模式的推动功不可没。徐向荣表示,医院还构建了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夯实医护成长的土壤和平台,看到医生的苦与痛、患者的苦与痛,读懂患者健康的需求、内在的渴望,做老百姓真正要的医疗,真正帮助医护人员成长,提升他们的心理品质,激扬医护人员的大我。“只要人心有力量,发展的果实自然生长。”

“说到底,培养怎样的人是根本,而且要解决人的动力问题,这也是党建的内在要求。”徐向荣表示,党建首先是把方向,其次是党员带头示范,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激发每个人的内心动力,大家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方向往前走,在各个专业领域星火燎原、成果不断。“现在医院陆续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这也是因为每个人内在的力量激发出来了,每个人的价值都得以了体现。”

坚持党建引领,弘扬传统文化,以患者为中心,打造3.0人文良知医院,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2024年,医院的重点工作是创建三级医院。为什么敢挑战这个高目标呢?徐向荣说,目前医院各方面的数据在全省排名已经达到了第12位。同时,医院全员通过“党建+传统文化”学习模式达成了共识,上下同欲者胜。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张丽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