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3800万元 “花垣粮仓”育秧忙

黄馨怡 石琦 王学珍 彭颖洳 麻莹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18 11:42:3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馨怡 通讯员 石琦 王学珍 彭颖洳 麻莹霞

春末夏初,农耕繁忙。今天,记者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吉卫镇,莲花山脚下,翻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村民们紧锣密鼓地犁田、育秧。“现在正是水稻插秧的好时节,经过翻耕、旋耕等,土壤就能变得松软透气,并且有良好的蓄水性,为秧苗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吉卫镇夜郎坪村村民龙国银擦去额头上的汗水,高兴地说。

稻田机械化生产(本组图片均由石琦拍摄)

传统人工育秧

往吉卫农场方向眺望,一个个白色大棚映入眼帘,棚内一派生机盎然,前期通过3D播种机“打印”出的黄种子,如今都变成了绿油油的秧苗,即将在水田里落地生根。花垣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冉景慧介绍,近年来,吉卫镇全力推进水稻3D精量定位播种技术及机插秧技术,今年集中培育的秧苗预计能服务于2800余亩土地,节约了人力投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秧苗成活率。

生产大棚集中育秧

吉卫镇素有“花垣粮仓”美誉,吉卫大米远近闻名。该镇地处云贵高原东端边陲高山台地、武陵山区腹地,平均海拔800多米,拥有独特的山区生态条件。阳光充裕,水源丰沛,水稻生长周期从4月持续至9月,相比平原地区多一个月,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易起雾和形成露水,有利于有机物积累,产出的稻米颗粒饱满,香甜可口有嚼劲。吉卫镇种植大户龙品德流转300余亩稻田,种植优质稻生产吉卫大米,并为8000余亩农作物提供社会化农机服务,探索出山区农业机械化新路子,获得“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称号。

吉卫大米

据《花垣县志》记载,吉卫盛产稻米,自古有“崇山贡米”称谓1953年,吉卫农场在吉卫镇设立,首属军垦场,后改为地方农场并延续至今,一直积极推进湘黔边区水稻良种试验和农业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明朝以来,优质的吉卫大米备受人民群众喜爱,畅销县内外。


大米加工企业

近年来,吉卫镇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了1066.67公顷连片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先后承担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湘西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水稻良种推广试验等工作,全力推进大棚集中育秧、机插机收和无人机施药施肥等农业技术,先后培育出“吉顺米业”“崇山贡米”“吉卫农垦”等品牌大米加工企业,形成了“农户种植+企业加工”及产销一条龙的粮食产业链。全镇稳定种植优质水稻1.6万亩,年产大米960万斤,产值3800万元,利润1920万元,带动1.3万人增收致富,吉卫大米成为百姓富裕幸福的“金米粒”。

责编:黄馨怡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