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16 16:40:0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6日讯(记者 卓萌 通讯员 孙静)今天,记者走进武陵区东江街道“东江小菜园”,火热的耕种劳作场景映入眼帘。一期20多亩菜园已经平整完毕,划分成300多垄。认领了菜地的“园主”们,从田边的小屋里取出各种农具,在一垄垄田地上各自忙着翻耕土地、移栽秧苗、搭建菜架、浇水等。
“我们在城里没有地,在这里租赁并托管了一块菜园,辣椒、丝瓜、青菜都有人帮咱们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一大家人吃得放心。”家住武陵区丹阳街道的居民张仙华说,“菜园临近农贸市场,购买秧苗、肥料等都很方便。闲暇时我们也会自己来田里,体验种植乐趣。”
武陵区是常德市中心城区,其周边近郊的乡镇街道,作为农村城镇化的缓冲区、城市扩展的前沿阵地,土地利用变化激烈,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保护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近年来,武陵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守住耕地保护底线目标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持续深化耕地“两非”专项整治。分批次打造一批“共享小菜园”,正是该区积极作为、主动谋划,科学配置土地与劳动力资源、精准对接城乡供需、破解城市周边耕地保护难题的一大创新探索。
东江街道的“共享小菜园”,原先是一些零散闲置的耕地,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受利益的驱使极易发生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为守住耕地保护底线,东江街道支持成立白龙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东江小菜园”项目,武陵区自然资源局指导和服务项目推进。合作社先“化零为整”,将居民零散的耕地整理集中起来,打造成小菜园,再“化整为零”,散租给城市居民种植农业作物,市民可选择自主种植、半托管、全托管三种模式。出租的菜园如果出现一个月以上的抛荒,合作社将收回土地。低成本、小体量租地模式,吸引更多城市居民走进农村,关注和投入农业生产。
“提高农民种地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要提高种植收益。‘共享小菜园’用市场化思维运营,主要通过提供代管托管等附加服务提升土地栽种效益,既解决了农村有地无人种、种植效益不高的问题,又解决了城市居民无地可种的问题,满足了城市居民个性化的种植需求,在城乡之间搭起了供需桥梁。”武陵区自然资源局局长刘水清说,“这一举措未雨绸缪,有效化解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风险,既实现了农民增收、城市居民受益,又扎牢了耕地保护的篱笆。”接下来,该区还将根据现实需求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通过高水平利用推动耕地高质量保护。
责编:卓萌
一审:卓萌
二审:鲁融冰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