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4-05-16 11:46:29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6日讯(通讯员 廖莎)5月6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周小平在显微镜下为一名62岁男性黄斑下出血(PCV)患者成功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术,并用41G超精微针视网膜下行阿替普酶(t-PA)注射术,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这项技术在湘南地区尚属首例,标志着医院眼科专业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据悉,这位62岁的男性患者近期突然出现左眼视力大幅下降,几乎只能感知到微弱的光线。在多处求医未果后,他选择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经过周小平的详细检查和术前探讨,该患者被诊断为玻璃体积血合并黄斑下大量出血(PCV)。
5月6日下午,周小平在显微镜下为患者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术,并运用了41G超精微针进行视网膜下阿替普酶(t-PA)注射。手术历时约半小时,过程顺利。术后一周,患者的视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0.1的视力水平。这一变化让患者激动不已,他感慨地说:“谢谢周主任,我终于又能看清世界的样子了!”
术前眼底照片可见黄斑区大面积出血(上图);术后一周眼底照片可见黄斑中心凹出血已消散(下图)。
周小平介绍,这次手术选用了玻璃体切割联合41G超微创视网膜下阿替普酶(t-PA)注射联合气体填充的技术,这种手术方法难度大但损伤小,且效果显著,是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黄斑下出血对视力的影响极大,可能导致视网膜外层明显变薄和损伤,进而影响视力预后。而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视力,也展示了医院眼科在救治急危重症眼病领域的技术实力。
此外,阿替普酶(t-PA)视网膜下注射技术使用的是直径为90μm的超精微注射针头,对视网膜的损伤几乎不可见,无需激光封闭。然而,这项技术操作难度极高,需要精确的进针深度和位置选择,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提升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技术水平,也为更多黄斑下出血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医院眼科将继续致力于提供优质的眼健康服务,为百姓的眼健康保驾护航。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