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地名文化 唤醒地名记忆@湖南日报要闻

郭宸   湖南日报   2024-05-14 07:20:28

湘西州编撰土家语苗语地名词典——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宸

“无事堡”不是堡,在土家语中是“守牛的山包”;“李梅村”里没李梅,苗语本义实为“牧马村”……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些看似平常的地名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保护传承湘西少数民族地名文化,提升少数民族语地名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权威性,湘西州民政局花费近10年时间,组织编写了《湘西土家语苗语地名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工具书。该套词典分为土家语和苗语两本书目,共收录湘西州土家语和苗语地名3400余条,于2023年底出版发行。

打开词典,每个地名词条都包含汉语名称、拼音注音、西南官话表达、与西南官话一致的国际音标注音、与西南官话一致的土家族或苗族文字、土家语或苗语地名汉语语义、地名历史沿革简述、地名地理实体简介共8个要素,条目清晰、内容翔实。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湘西州有相当一部分地名保留着民族语言,但土家族和苗族原来都没有文字,地名全是口口相传。而少数民族地名借用汉语记载,一些发音难以准确表达,由此会产生误传误解。”词典主编彭司礼介绍,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地名的含义已经不为当今人们所了解,甚至产生了相当多的误解、曲解,因而不能将这些地名当成一般地名对待,必须深究其意、挖掘地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彭司礼告诉记者,为了编好这部词典,撰写班子深入湘西八县市考察100余次,召开座谈会50多次,走过的乡镇、村寨数不胜数。酷暑大汗淋漓,严冬哈气成冰。

词典纠正了人们对于一些地名的误解。例如龙山县洗车河镇,有人误以为“洗车河”为洗车子的河,而该河下游又有个捞车河,人们想当然便以为洗车时涨水了,冲到下面捞起车子就有了捞车河。其实,“洗车”是土家语中“醋”的意思,古时该地醋多且质量好,河也因此而得名。下游的“捞车”也是土家语,“捞”意为“太阳”,“车”是“泽”的音变,意为水,此地河水直面太阳,因此被称“太阳之水”。

“词典的出版只是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地名成果的转化应用,深化地名词典与‘乡村著名行动’等有效衔接,切实做好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讲好湘西地名故事。”湘西州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4年5月14日04版

责编:李璇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 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