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13 18:29:0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永亮 通讯员 陈正明 张弥郁
“力争到2026年末,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日前,株洲开展专题调研,敲定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含汽车)产业(简称新能源产业)发展新目标。
株洲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产业总规模从2021年的679亿元,到2023年的1047亿元,仅用两年时间,是继轨道交通、服饰之后第三个千亿产业。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株洲强化创新引领,打造应用示范,优化产业链布局,在千亿起点上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构建“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
4月下旬,第三届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决赛在香港举行,来自株洲的淳华氢能源科技(湖南)有限公司凭借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储能项目,从全球45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晋级前五强,摘得“成长之星”。
自2019年从广东回湘以来,淳华氢能发展迅速,已在株洲高新区拿地100亩,打造湖南首个氢能科技产业示范园。
株洲在全省率先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前瞻布局氢能全产业链条,拥有淳华氢能、振邦氢能等为代表的14家企业,产值规模约5亿元。
近年来,株洲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培育,逐渐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特色鲜明、风电产业完整齐备、光伏产业稳步前行、氢能产业蓄势待发、储能产业加速领跑的特点,构建起“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风电产业为例,前者形成以整车制造为主导、“三电”等核心零部件为支撑、汽车后市场协同发展的格局,拥有北汽、中车电动等为代表的企业471家,产值规模约382亿元;后者汇聚中车、时代新材等为代表的企业51家,产值规模约550亿元,是全国风电装备核心产品生产布局最全、湖南省风电企业聚集最多的城市。
“双碳”战略背景下,562家新能源企业埋头实干,株洲新能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五大行动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但摆在株洲面前的挑战不少。
与深圳、常州等起步较早的城市相比,株洲新能源产业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能利用不充分,产量不足,带动作用有限;产业链配套不够完善,各环节企业间协同能力较弱,比如北汽本地配套率不足20%,中车株洲所综合能源事业部产品主要配件由市外企业供给;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缺乏,示范应用场景建设不足。
株洲近日召集相关企业家、专家就产业发展征求意见,大家普遍认为,要以商用场景拉动新能源消费、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布局、针对性开展链式招商补齐短板、加强新能源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
株洲市委、市政府“照单全收”,在进行深入调研后给出“药方”:系统推进项目招引、创新提质、产业协同、场景建设、环境创优五大行动。
政企携手,效果明显。近段时间来,株洲首座新能源超充站投入运营,15分钟即可充电80%;柳州六和方盛机械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打造汽车车身钣金件等冲压、焊接生产基地,为北汽株洲分公司提供配套服务;中车株洲所成功研发新一代5.X液冷储能系统、高压级联型储能系统、柔性绿电制氢系统等。
“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强化创新引领,打造应用示范,优化产业链布局,推动株洲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表示。
责编:颜青
一审:颜青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