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设中华母亲节,敬献中华母亲花

李法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12 22:22:16

作者|李法云

今晨起来,春风和暖,莺语呢喃,看到微信朋友圈抒发“爱妈妈”和“念母爱”之情的信息较多,兼有一些媒体有关“母爱”的报道,此时此刻,不由令我的记忆再次回溯至初春。

今年3月30日,我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参加“母教文化、家教协同与家庭建设研讨会暨2024中华母亲节促进推进工作大会”后,内心深深感动于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十八年来一直锲而不舍地推进设立中华母亲节的远见卓识。由于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同时作为“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母教文化建设基地”和拥有“国家萱草种质资源库”的原因,而萱草又称“中华母亲花”,弘扬传统孝亲文化之责任更添一重,因而在敬佩与鼓舞之余,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中华母亲节”和“中华母亲花”的小文章,但却总因主客观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内心实感惭愧。

Δ2024年中华母亲节促进推进工作大会 李法云摄

在今年的中华母亲节推进工作大会上,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曾深情地对与会成员们说:“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母亲的国家,理当给中国的母亲一个自己的节日,为子女提供一个孝敬感恩母亲的平台。”近日,在微信公众号“孟氏文化研究”,我又读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卓新平研究员所写的《中华母亲节的意义》一文。全文从对“母亲”的文化理解、世界范围内母亲节的社会实践、倡导“中华母亲节”的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深入系统地阐述,话言平实易懂,让人获益良多。

关于母亲节的源起,最早可远溯至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致敬。古时人们的这一行为带有迷信色彩。进入近现代社会后,人们尊敬母亲的内涵逐步趋于本质。实际上,世界各地各国过母亲节的情况是丰富多彩和多元的,这一点仅从过母亲节的时间上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

例如,希腊的母亲节(纪念女神)是1月8日;埃及的母亲节是3月最后的星期五;印度的母亲节是4月5日;瑞士的母亲节是1月1日至4日;挪威的母亲节是2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瑞典、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德国的母亲节是8月;西班牙、葡萄牙的母亲节是12月8日;南非的母亲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中非的母亲节是5月29日;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母亲节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英国的母亲节是四旬斋第四个星期日;阿根廷的母亲节是10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墨西哥的母亲节是5月10日;叙利亚、埃及、黎巴嫩的母亲节是3月21日——这个日子正好也是春分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等等。日本的母亲节原是昭和天皇香淳皇后的生日(3月6日),二战后才改为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据粗略统计,全球有近150个国家有过母亲节的传统,其中70多个国家庆祝着带有自身民族文化要素的母亲节。

如今,我们的社交软件上“刷屏”的母亲节,实际上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为美国人民所定的美国母亲节,并不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母亲节。许多朋友和学生问我,为什么美国人民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过的“母亲节”标注在现今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所用的日历中,笔者请教社会学领域相关学者及查阅文献,目前还未找到答案。

华夏大地上中原地区很早就有在农历六月初六过母亲节的传统,相传这天是我们的“人文始祖”黄帝和嫘祖结婚的日子。2006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成立了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倡导将农历四月初二纪念孟子诞辰的日子设为中国的母亲节。前不久的农历四月初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第十五届中华母亲节在校庆70周年的专场音乐会中隆重开幕。

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第十五届中华母亲节开幕式 作者供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天下母爱,无私伟大,感天动地。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母爱母教。爱母孝亲是中华传统美德,节日庆典体现一个国家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智慧创造,是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记忆和精神家园,是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那么,设立中华母亲节,确实应是中华民族用自己民族的特有文化方式表达母爱和孝亲情感的重要载体。诚如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汪纪戎所说:“设立中华母亲节,是唤醒天下母亲的教育担当,激活儿女的孝道之心,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敬老孝亲美德,塑造健全人格,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极好的着力点。”可见,中国伟大的母亲们早应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节日啊!

Δ作者与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汪纪戎合影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萱草常被赋予母亲的意象。我国古代文人非常喜欢用萱草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赞美,人们常尊称母亲为“萱亲”。称母亲的居所北堂为“萱堂”,萱草作为“中华母亲花”的身份意象渐渐被公众所熟知。近年来,萱草和母亲形象之间的联系更是逐渐为人们所重拾,成为发扬传统孝亲文化的独特元素。基于此,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发挥国家萱草种质资源库花卉资源的特色优势,通过举办中国(上海)萱草文化节,并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教融合项目“面向上海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花卉园艺文创人才培养”,已取得形式多样的良好成果:原创《中华母亲花》歌曲,出版传统植物文化与自然教育读物《幸遇母亲花:萱草花》,研发萱草花系列文创衍生品和化妆品,普及中华母亲花——萱草花文化,厚植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亲文化,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Δ作者主编的《幸遇母亲花:萱草花》传统植物文化读物 蔡亚鸣摄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爱。”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教授为《中华母亲节践行录》(北京燕山出版社,2020年)一书所写序言中的第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天到了,谁说大地中正冒出新芽的小小萱草,能报答像春晖一般的慈母恩情呢?”这是笔者主编的《幸遇母亲花:萱草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一书对唐代诗人孟郊经典古诗篇目《游子吟》的译文。朴素而真挚的话语响彻古今,想表达的都是对伟大母亲的深爱和感恩。

Δ中华母亲花——萱草花束 张志国/摄

“愿祝一花添一岁,年年长庆赏花时。”盼望能早日设立具有中华文化传统底蕴的中国母亲节,让中华母亲花在人类母亲节的百花园中大放异彩。在那华夏大地属于我们自己的母亲节里,记得送一支萱草花给妈妈。

(作者简介:李法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邵阳人。现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库)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萱草“药食同源”功能挖掘、人居环境健康、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及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工作。

责编:宁静

一审:宁静

二审:詹娉俏

三审:张德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