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伍双辉:坚守乡村展情怀 培根铸魂育英才

  科教新报   2024-05-10 16:23:26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姚楚民

 “伍老师,我们来看您了”“伍老师,我获奖了”“伍老师,我们放暑假后再来看您”……

“每逢寒暑假的开学前夕,伍校长的办公室里总是要热闹一阵子,来看望他的学生很多。”同年级的段老师介绍道。

伍双辉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5年,坚守乡村教育23年,他用自己务实创新精神书写着他的教育情怀,让学生健康成长、让老师乐于奉献、让学校美名远扬。

帮扶贫弱,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伍双辉是2005年公选到慈利三中任副校长的,为了贫困生他是有求必应。”了解他的同事向校长介绍道。他经常在节假日进村入户走访了解贫困学生情况。2012年,得知高一杜某俊等8位同学家境贫寒,随时都有辍学的可能,他马不停蹄四处联系,最后与上海商界老板陈某联系上,争取到了爱心人士24万元的资助,助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2020年,了解到康某玲家境困难,思想包袱重,一度想放弃学业,他立马在同学群发起倡议,得到其同学商界人士胡老板的响应,答应资助该学生至大学毕业。他找康某玲谈话时说: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的由老师来解决。2023年,从一教师口中得知学生李某林丧父,生活艰难,他立即联系到自己当老总的朋友,说服他资助该学生每年1万元,直至毕业。

用他的话来说,一个孩子关乎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前途就是整个家庭的希望,自己对他们多关心一些,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拯救一个家庭。

▲伍双辉走访困难学生家庭

坚守讲台,做语文教学的"传道者"

伍双辉始终坚持兴趣和自觉是学习最大的要义,他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他始终贯彻一个理念,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和时代同步,引导学生做到“事事关心”。 

教学中,他非常重视在积累、阅读、演说和写作中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他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组织学生每天抄记3个成语,并组织成语接龙和感悟分享,称之为“成语盛宴”。他注重名言警句的积累和感悟,一天一条,每天组织一名学生上讲台演讲自己对该名言警句的领悟,称之为“名言盛会”。他注重整本书的阅读和赏析,每周安排一个课时组织学生阅读,并组织学生写读之所得,称之为“阅读盛典”。他注重学生对社会大事和焦点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每周安排一个课时组织学生收看《新闻周刊》,并组织学生写下自己的观点或感悟,称之为“社会盛景”。并且,学生优秀的习作他每学期一整理,编成集子供学生阅读分享。

“我非常感谢我的语文老师伍老师。高一时,我的语文考试总是不及格,从高二起,在伍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下,我的语文成绩一路上涨,高考最终得了118分。”现在回想起来,吴晓钦同学记忆犹新。

正是他的这些务实而又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创造了他教学生涯的奇迹。他所教1901班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高考时,超全校平均分10多分。近年来,有20多名学生作文在系列报纸杂志上发表。

▲伍双辉的课堂一角

涵养品格,做时代新人的"引导者"

在伍双辉的教育日记里记着这样一段话:“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在行动中。”他提出深挖学校百年老校的历史文化,传承袁任远等一批老校友的革命精神和为民情怀,结合与学校相关联的红色资源,着力打造“任远”德育品牌。

在他的规划和推动下,学校已基本形成体系完善、形式多样、红色赤足、情怀深厚的“任远”德育品牌。首先是培根铸魂。高一学生一是参加“袁任远故居红色远足”活动;清明节参加“瞻仰烈士陵园、赓续红色血脉”祭奠活动;五四青年节参加以弘扬五四精神为主旨的演讲活动。通过学习领悟老校友的革命精神、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在学生心中埋下民族复兴的种子。其次是厚植情怀。高二学生参加“瞻仰抗战遗址、爱我大好河山”垭门关爱国远足活动,从抗战中认识到青年一代的不忘国耻、爱我河山、民族复兴的责任使命。再次是青年壮志。高三学生参加“登笔架山·展龙凤志·行成人礼”励志远足活动,学生登高望远,展书生意气,谈宏伟抱负,立报国壮志。 

伍双辉的德育理念,让学生从“铸魂”到“情怀”,再到“壮志”,有一个从高一到高三的成长过程,有一个从思想到行动的发展过程。并且活动中先有校本教材的课堂“润心”,再有具体活动的研学“践行”,还有活动成果的作文“抒怀”,入脑入心,知行合一,效果良好,影响巨大。

“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体验式教育,弘扬了红色文化,厚植了家国情怀,增强了爱国精神,这一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都已成为学校响亮的德育品牌。”政教处李主任介绍道。

2013年,伍双辉被市教育局评为“名优教师”;2019、2021年,他两次被市教育局评为语文“骨干教师”;2018、2023年,他两次被慈利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校长”。当谈及感受时,伍双辉说:“荣誉只是过去,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大山,考进理想大学,做堂堂正正的人,才是我最大的追求。”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