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4-05-08 18:21:46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蒋颖之 吴湘柳
用卡牌来社交、收藏珍藏款卡牌交换售卖……各式各样的卡牌成为中小学生的“社交标配”,孩子们疯狂消费,不惜花费大量零花钱用于购买卡牌,甚至把集卡当作“理财”方式,家长对此担忧不已。小小卡牌,为何有如此大魅力?怎么在学生群体中成为“爆品”?5月8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进行走访调查。
各式卡牌占据校园周边门店C位
5月8日12时许,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的黄土岭小学,正值午休时间,校园周边门店挤满了学生。在这些文具店、精品店内,最显眼的位置均摆放着店内的销售“爆品”——卡牌套盒。
名为微笑文具店的门店内,一进门就能看到摆放着大小数百盒卡包的货架,不光有“奥特曼”“柯南”“蛋仔派对”等经典卡牌,还有许多时下热门的动漫和游戏主题卡牌,外形五彩斑斓、材质各异,颇具吸引力,价格从1元至100元不等。
(校园周边文具店内,各式卡牌占据C位。田甜 摄)
“我喜欢收集奥特曼卡牌,等级越高越好,最想抽到USR卡。”就读三年级的可可(化名)正在店内仔细挑选,热情地向记者科普卡牌的价值,光“奥特曼”卡牌就分为S、SR、SSR、UR、HR、LGR、USR、SP、XR等20余种,为了抽到稀有卡,他周二就已经花光了本周的零花钱。可可表示,在班级里,交换卡牌已成为一种社交方式。
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卡牌还是具有升值空间的“理财产品”。位于雨花区的潮集社是一家大型玩具礼品店,店主文先生证实了孩子们的说法,“有学生为了抽一张‘小马宝莉’的金卡,在店内花费了600元买卡,转手卖出赚了不少钱。”在旺盛的需求面前,卡牌的二手交易市场也逐渐繁荣。记者在闲鱼、微博等平台发现,许多人在平台上发帖转卖卡牌,卡牌越稀有,价格越高。售卡人均为成年人,而主要客户群体大部分是中小学生。
线上线下集卡热,家长看法不一
火爆的集卡现象不仅出现在线下,也蔓延到线上的“拆卡”直播间。长沙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上二年级的女儿经常拿她的手机观看线上直播拆卡,“幸好我严管了支付功能,否则不知道她要背着我买多少卡。”
(午休时间,学生们在选购、交换卡牌。)
对于孩子们为集卡疯狂消费的行为,许多家长担忧不已。张女士表示,孩子自控能力差且消费观念尚未成熟,拆卡集卡极易上瘾,导致盲目消费并影响孩子学习。
对此,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课余时间适度玩乐父母不应该干涉,只要不沉迷,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会和孩子约法三章,如果表现好,取得好成绩,就奖励他喜欢的卡牌,算是一种激励方式。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培养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家长徐先生表示。
“集卡风”席卷校园,也吸引了老师们的注意,长沙望城区金潇小学李老师表示,学校早已禁止携带卡牌入校,偷偷玩卡的现象仍然存在,本学期他已经没收了近百张卡牌。
链接:家长应与孩子进行理性沟通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少儿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陈曦表示,孩子疯狂消费集卡,家长担心是可以理解的。粗暴地干涉禁止,不如耐心地沟通引导。
陈曦建议:首先,家长应与孩子进行理性沟通,了解他们为何如此热衷于集卡,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同时解释过度消费的负面影响。其次,可以借机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让他们明白钱来之不易,以及如何更科学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第三,引导孩子发展其他有意义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更有益的事情上,从而减少对集卡活动的过度依赖。第四,建立合理奖励机制,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出色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最后,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榜样。
责编:许利文
一审:田甜
二审:黄娟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