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造血干细胞!湘大学子谢海怡有大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06 14:57:3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向润源

4月29日上午,湖南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采集装置快速运转,发出轻微而持续的响声,湘潭大学兴湘学院2020级学生谢海怡静卧着配合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

涓滴之力亦有大爱。当天,谢海怡成为了全国第17457例、湖南省第1190例、湘潭市第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成为江苏一名患者的重生之源。

“生命清单”里的重要项目

“捐献骨髓是我‘生命清单’里的重要一项。” 谢海怡说。

2023年12月,一位求助血液病重症患者经数据库检索,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资料与谢海怡初配相合。近期,经过HLA高分检测,结果与该患者完全相符。对于这一素未谋面而紧密联结的缘分,谢海怡视若珍宝。

早在读高中时期,谢海怡就开始志愿献血。2020年,他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那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白血病的帖子。有的患者苦苦找寻骨髓匹配源,有的捐献者临时反悔,这些真实的事例让我非常揪心。我想为陌生的求助者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回忆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初衷时,谢海怡眼里闪烁着光芒。

2021年,娄底市红十字会通知谢海怡,一名患者HLA分型资料与他初步相配。谢海怡激动不已,可是最终没能捐献造血干细胞。

“是不是患者没等到能拯救他生命的那一天,我不知道,但我当时觉得很遗憾。事后,我要帮助别人的想法更加强烈了。”时光不负有心人,今年春天,谢海怡为千里之外的患者传递了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一点点成就感埋藏在心里就好

接到配型电话时,已临近毕业,谢海怡正忙着准备论文答辩。但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在湘潭和长沙之间来回奔波,积极配合体检等入院检查,提前接受采集。

采集前的一段时间,谢海怡容易感到饥饿,而坚定的捐献意愿让他敢于直面困难。正式采集,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谢海怡始终保持着平躺的姿势,全程配合采集。由于体重只有55kg,谢海怡的手需要时不时捏动握力球,以改善自身血液循环,加快采集速度。

“和谢海怡的接触,我们感受到他内敛、朴实。采集工作中的每项流程,他都全心投入,不提任何要求。”湘潭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韬对谢海怡大加赞赏。

“很多人都觉得捐献骨髓、献血需要鼓起勇气才能践行。但是,即使面对好朋友,谢海怡也很少提及他的公益活动。这次采集,他都是独立行动的。”室友周柏帆说。

医护人员介绍,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后,捐献者可能出现腰痛、恶心等身体反应。4月26日,学院领导、老师看望谢海怡,关怀问候他的身体情况。

在谢海怡看来,比起患者承受的苦痛,他所迎接的挑战不足一提。他略带腼腆地说:“可以帮到一个绝望、无助的人和他背后的家庭,让他的生活重新燃起希望,我很高兴。”

“人活在世上,总要干点什么,总要对这个社会产生价值。” 这位23岁的青年对生命和生活有着超越自身年龄的成熟,“一点点成就感埋藏在心里就好。” 

让生命在这个世界留下痕迹

今年3月,谢海怡通过体检。4月初,受助患者突然感染。10余天的等待,对于谢海怡而言无比漫长。幸运的是,他等到了湘潭市红十字会的正式采集通知。

正是因为其中的波折,使谢海怡更加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让生命在这个世界留下痕迹。”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信念扎根心底。

采集当天,在最后一轮双臂入针循环时,他分享了自己的“心事”——想见到受助者,不过更希望对方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采集成功了的喜悦涌上心头,谢海怡告诉看望他的室友和班主任:“我时常畅想,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自身的举动就真的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得更好。”

如果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谢海怡自觉为人生增添的意义,那么签署器官捐献协议,则是他主动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就读湘大的第一个学期,谢海怡就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

谢海怡的爱心善举,在不断影响着身边的人。

2022年,班里一名建档立卡贫困生的父亲突发重疾。谢海怡第一时间找班主任刘芳敏商量,为该同学提供帮助。

一次,谢海怡和几个同学在湘潭逛街时,“他碰巧看到了路边的献血屋,就鼓励我们和他一起去献血。”同学刘子茜说,“他多年对献血的坚持让我们震撼、感动。”

如今,谢海怡已在湖北找到了一份工作。面对新的未来,他充满期待。“条件允许的话,我会继续参与相关公益活动。”他说。

爱与希望的种子,播撒到了千里之外。

责编:胡孟婷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