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谭伟平:《雨梯上》:生活态度与生命姿势的独特呈现

  湖南文联   2024-04-22 14:38:02

《雨梯上》:生活态度与生命姿势的独特呈现

文丨谭伟平

拿到张战女士《雨梯上》新书时,就急于想弄明白“雨梯”的含义,读完全书后,这个“雨梯”的意象留给我的是模模糊糊的清楚,虚虚幻幻的实景。但作者爬登人生“雨梯”的形象与姿势,却在其作品的不断描绘渲染与造势中,愈来愈清晰了。不管是作为诗人或散文作者的张战,还是作为大学教授的张战,我觉得都已经退居其次,更多的是作为有很高情商的人的张战,鲜活生动地站立在你面前,将自己面对每个人都要遇到的生老病死发出的喟叹,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与事,生动而逼真地推送到读者面前。这时候,作者的美貌与才学都隐去了,学历与水平也远遁了,凸显出来的是对生存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探寻。其实,在很多时候,学历、能力、职位或职务等等,都不能代表或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也不能通过这些,获取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就是《雨梯上》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只有在阅读与接触中,体会到对生存本象的认识、对生活本色的态度、对生命本真的尊重等等,才能获取相对应的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所以,我读《雨梯上》,是从以上三个维度里读出来体会:

一、生存的本象与呈现的感觉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老病死、吃喝住行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但其呈现的方式总是不一样的。有的精于叙述,有的善于描绘,有的擅长抒情,而张战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画面感极强的白描,如《周秉炎死了》:“他太安静了,坐在左边第一大组第一排,个子瘦小,像要缩到座位底下去。他似乎生下来就是个老头儿,脸皱巴巴,灰不溜秋的;手伸出来,鸟爪子一样。他四季都打赤脚。夏天不用说,一双脚板又黑又硬,干干瘦瘦,脚指甲是淡淡的白色,指甲缝里却是黑黑的。冬天,一双布鞋,旧旧的黑色灯芯绒面,放在地上软塌塌的。他把鞋夹在胳膊底下。快走到学校时有一口水塘。他就在塘边上洗洗脚,湿淋淋的脚在裤腿上擦一擦,左脚在右裤腿上擦,右脚在左裤腿上擦,单立着,摇摇晃晃,把鞋穿上,然后进学校。放学了,出了校门,他又把鞋脱下来夹在胳膊下。”

《九九的爸爸死了》也是如此。这些挣扎在生死存亡上的“小人物”,他们的现状常常被社会忽视,作者秉笔直书,就有了立此存照的文学意味,同时,在写人画像方面,用散文的笔调写出了小说的味道。

二、生活的本色与表现的姿势

与生老病死相对应,书中也写了许多柴米油盐,以《西班牙海鲜饭》最为典型,将笨拙与聪慧、体贴与好强的生活本色和盘托出,用浓烈的烟火气来冲击淡雅的文学气,反差很大,让人印象深刻。也有不好登大雅之堂内容的《蝙蝠》,描绘人与蝙蝠大战卧室,将不获全胜誓不罢休的身姿与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还有《母亲的爱情》中写道:母亲这辈子说过的最有文化的话是“你爸爸现在有出尘之姿”,特定环境的设定与别出心裁的语言,都漾出作者在表现生活方面有着特殊的眼力与笔力。正如作者所言:“学会了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事物,学会正视自己的心灵。盯住它,不要躲闪,看,这是你的心,它就是这个样子,这是你内心真正的愿望,是你心灵最深处的梦想。你学会慢慢认识自己,察觉正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有意识地让自己往好的方向努力。你也学会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我们正处在什么样的生活中,我们将面临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将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然后,你把它们写下来,不要有任何伪饰,诚实而自由地写,同时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天是怎样黑下来的》)

在书中,作者将生活与文学的关系厘定得很清楚:“诗歌在我的生命中并不是第一位的。不但不是第一位,它的位置甚至排在清早起来为家人煮一碗牛肉面的后面。面条煮得好吃的秘密,在于你不能等水大滚时才投进面条,锅里的水刚冒衬衣扣子那样大小的气泡时,面条就该投下去了。用筷子挑起一根面,看它现出半透明的玉光,它熟了。宽汤窄面,铺上牛肉,再撒一小把香芹碎。你站在他身旁看他吃,吃面的人是他,津津有味的是你。有时你故意问:‘是不是咸了点儿?’没有回答,可那是最好的回答,因为太好吃,只顾吃,呼噜呼噜,顾不上说话。”(《诗不仅仅是写给树洞》)

生活里有无数可能,文学也有无数表现的姿势,有创造力的作者善于选择自己驾轻就熟的姿势来表现,显然,张战表现生活本色的姿势是她独有的,有烟火气的温度,有起伏跌宕的脉象,有绚烂多姿的色彩,有梦呓幻影的奇萌,常常在阅读时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三、生命的本真与实现的形式

生存与生活,都是生命本真的某种表现或折射。所以,无论何种形式,对人的生命及其存在形式的尊重,当是最高的形式。因此,理解、宽容和尊重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是这部书贯穿始终的主线。如《喜欢哭》中写女朋友对哭上瘾,悲也哭乐也哭,每天不哭就不舒服。

这一主线甚至可以延伸到梦境,《一个梦》是如此,《二十个梦》也是如此,真切记录了自己在梦境里对生命本真的细微感受与觉悟,喟叹道:“梦第一自由,无人可拘束。梦有翅膀,白驹过隙,白云苍狗,逻辑无可寻。梦之想象神出鬼没,光怪陆离,可温馨日常,可石破天惊。梦最真实,人心深藏的情感,醒时不对人道,自己有时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梦却将之乔装变形,一一点破,恍兮惚兮,令人大觉悟。”(《读吴听孺:月亮打开自己的银袋子》)由此推论,雨梯也是作者对生命本真觉悟的折射:“雨梯是柔软的,从仿佛触手可及的天上放下来。好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偷了爸爸的画笔,那块浅蓝色的画布上从上到下随手抹了灰蓝色的一痕。又好像是从厚重的云层里射下来一束散漫的光。这光松松软软的,丝绵一般,用手轻轻一握,随手赋形就可收成女孩儿的纤腰。云层上是谁在收放雨梯呢?”(《雨梯上》)这种想象力是作者的独创,也是作者的独享,有“庄生梦蝶”之效果。

在阅读中,我还注意到一种现象:书中许多文章都没有“卒章显其志”的收尾,许多结尾都是遽然而止,作者将其对人生的感悟与觉悟,留给读者自己去续写。或许,这是更尊重读者、更高明的一种处理方式,因为,生活里有无数种可能,不需要只盯着一种感觉、一条出路。

如果允许有个人的喜好,在这本散文集中,我更喜欢第三与第四辑,与前面第一第二辑回忆生离死别而呈现出来的相对低沉与无奈比较,第三第四辑所展示出那种对生命的热爱与沉思,会感染你,进而影响你、鼓舞你。由生老病死、柴米油盐进来,会读着读着就走进了心里,就能通过书中的人与事醒悟过来: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先试试改变下自己,你变了,人生也就变了。有时阻止你前进的不是未知,而恰恰是你最熟悉的路径。正如作者所说,“大江大海,危樯已过。风雨之后,灵魂如洗。山河归位,各自安坐。”(《大山与明月》)因为,光芒耀眼的地方,藏着最深的阴影。这是生活的辩证法,也是生命的哲学回答。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