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进校、因材施教……湖南学校这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三湘都市报   2024-04-21 07:03:43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湖南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已逐渐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

记者发现,在湖南,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质,提升创新素养,为他们今后成为拔尖之才打下深厚基础。

那么,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培养?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关键词:早期培养

湖南师大附中:集团化办学让“苗子”早“冒尖”

“你们喜欢喝的’茶颜悦色’奶茶用的什么茶?”“湖南产的茶有5种,你们知道是哪5种吗?”4月11日,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走进湖南师大附中校园,为中学生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茶产业、茶科技与茶生活”的精彩讲座。这是湖南师大附中第37届科技节院士进校月的第二场院士讲座。

“院士进校月是对学生科创精神、科学素养的一种唤醒、启发,通过院士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湖南师大附中课程与教学处主任黄宇鸿表示,随着中学生科学教育的全方位推进,未来会有更多的学生受益于现代科学教育,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黄宇鸿介绍,2024年寒假期间,学校“丘班”教练团队,开发小学六年级到初一年级学段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课程,并编写成教材。在此基础上,学校组建集团早培教练团队,对集团校进行教练培养,使每个集团校都具备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能力。

据悉,从4月开始,该校各集团校免费向周边小学有诉求、有兴趣的孩子开办公益课堂,本部的金牌教练对这些学科拔尖、学有余力的孩子进行直接培训,“这种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苗子甄别选拔与小初高衔接培养问题。”黄宇鸿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该校还携手湖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创建拔尖创新人才共育基地,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CAP),全面对接强基计划、领军计划、英才计划、卓越计划、攀登计划等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举措,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外交部专家、高校教授来校讲学,主动迈上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共育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之路。

截至目前,该校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的成绩在湖南首屈一指,获得国际金牌36枚,被誉为“金牌摇篮”。

关键词:科创兴趣

长沙市一中:名师点燃“创新之火”

1月3日,长沙市一中被颁发授权设立“丘成桐少年班”牌匾;在CCF NOI2024信息学奥林匹克湖南省队选拔赛中,该校6名学生成功进入省队,入选人数居全省第一;3月27日,该校被授予“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称号……记者发现,这一个个亮眼的成绩和学校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密不可分。

(生物国际金牌获得者、长沙市一中毕业生魏泽林指导学弟使用显微镜。)

该校校长宋健平看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绝不只是在大学里面,基础教育同样肩负着重要责任。

为了发掘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创新学习方式,将名师引领、学长点拨、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并特聘一批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名家大师定期来校授课。

3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来长沙市一中讲学,向学子介绍了天文学在人类历史与物理史上的重要地位,“天文学是美与科学并存的学科,宇宙中无数宏伟、壮观的现象需要我们的探索与发现。”他勉励同学们要有志气、有勇气和有能力攀登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学校还着力创新教学环境。在该校创新实验室中,记者看到有各式各样的高、新、尖端仪器,这让原来不可能进行的实验变成了现实,基本满足了学科竞赛实验的需要。

据宋健平介绍,学校实施“双班级制”,即在保留原有行政班的基础上,实施分层选科走班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学习,可报名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五个学科的竞赛培训。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校坚持进行科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基础学科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共获得43枚奖牌,其中金牌32枚,这些学生绝大多数已成长为科技与创新发展的顶尖人才。

2023年12月22日,长沙市一中新校区正式开工。宋健平表示,学校将充分利用湘江科学中心、科创港、研究院、众多重点实验室,科学家聚集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家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

金海学校:五大课程对拔尖创新人才因材施教

“让每个生命闪光。”4月19日,走进湘江新区金海学校,七个红色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这是金海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每位教师心中的信仰。

3月18日,从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传来喜讯,湖南省有12人考取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其中金海教育集团就有10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学校根据学生不同能力特点因材施教,激发潜能,发挥特长。”该校校长助理、智慧学习中心负责人宫纵告诉记者,自2006年起,学校连续19年不间断涌现少年大学生,累计人数达100名,因此,西安交大授予学校“少年班优秀生源基地”的牌匾。

在宫纵看来,拔尖创新人才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超强的能力结构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对症下药”。“学科+特长+核心素养”,并采取学科导师加“联生导师”的“双导师制”,学校为拔尖创新人才找短板,再根据学科短板,瞄准靶心狠发力。

如何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学校为拔尖创新人才安排了文化学科、艺术、体育、素养、社会实践等五大课程。”宫纵介绍,学校给每个学生定制三年成长计划和培养方案。除学业成绩拔尖之外,每个人均必须在艺术、体育和科学方面,各有一项突出优势。

特别是学校的素养课程,其包括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专门针对拔尖创新人才而设置,一步一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让他们能够有自信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据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柳君平介绍,学校从2016年开始施行小班化教学,打造集团内特色小学,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进行“幼—小—初—高—大”阶段一体化规划,从“幼小衔接”到“西安交通大学少年大学生培养”,不断优化科学测评体系,对具有天赋潜力的学生进行专业贯通学习培养。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