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 19:05:44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侯建宇
马鞍镇位于怀化市会同县北部,与洪江市接壤,素有会同“北大门”之称,辖12个村(社区),是交通枢纽、竹产业发展重镇、红色旅游高地。
近年来,马鞍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探索“引、联、同、看”边界互联共建新模式,以“党建引领、治安联防、纠纷联调、群众联谊、项目联建、产业共兴”为抓手,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共创平安建设区域协作“平安圈”,进一步维护了接边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攀升,2020年、2021年、2022年获评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引”:成立边界联合党支部,党建引领平安建设
为推动边界地区基层党建发展,服务接边地区群众,化解边界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强联系,促进合作交流,2021年,马鞍镇闹溪村与江市镇岳溪村成立了闹岳联合党支部,吸纳中共党员95名,并充分发挥联合党支部创新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党建+N”融合发展模式,在党员教育、服务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打破“各自为战”的思想堡垒,实现“党建统一抓,经济统一管,矛盾统一解”的工作目标。江市镇岳溪村楠竹资源丰富,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楠竹回收价格普遍偏低。闹岳联合党支部成立以来,通过积极统筹协调,最终促成马鞍镇本地楠竹加工龙头企业在公平公正、互惠互利基础上,与农户签订了保底回收协议。这一举措开创了两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共赢局面,让边界群众得到实惠,情感进一步交融,边区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速增效。
“联”:成立边界联合调委会,构建边界联防联调体系
2022年,为进一步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马鞍镇积极探索构建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为依托,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积极与周边毗邻乡镇协商,签署边界纠纷联防联调协议,明确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组织网络、工作原则、协作内容、以及工作机制,以联谊、联防、联调、联治、联建作为基本要求,共同探讨解决毗邻边界山、土、林、水、路等矛盾纠纷。一般矛盾纠纷在3天内调解,较大矛盾纠纷在15天内调解,对于重大疑难、一时难以解决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及时反馈,明确责任人,组织专门力量做好缓和、疏导,并抓紧研究解决办法,力求30天内调解完结。截止目前,闹岳联合调委会召开联席会议8次,组织调解业务培训2次,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切实维护了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同”:搭建边民感情沟通桥梁,文化认同促平安建设
充分把握边界区域各族人民风俗习惯相通的文化特点,发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民俗文化交流融合强化思想认同,每年利用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重大传统节日,以舞龙灯、舞狮子、唱山歌、打糍粑等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为载体,推动边界地区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强边区群众心理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度融合历史传统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元素,推进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营造边界各族群众和谐共处、快乐共享的良好氛围,以文化为桥,促进边民情感交融,边界和谐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
“看”:看民情民意动态,民生诉求,解民忧民虑
打造边区基层治理新模式,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将目光聚焦在社情民意上,组织镇村两级干部按照“宣传政策到户、收集民意到户、排查矛盾到户、解决问题到户”四项基本要求深入村组开展民情“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建立村(居)民代表民情问题“发现—办理—反馈”处置机制,按期召开民情碰头会、民情例会、民情化解会。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分类登记,并依托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解110”,将群众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2023年,累计走访边区重点家庭100余户,收集民情民意35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余份,共排查处置安全隐患、矛盾纠纷10起。
责编:曾雨田
一审:曾雨田
二审:罗霞
三审:戴志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