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与乐学——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减负

  科教新报   2024-04-12 15:00:29

道县谷源学校 何秋伶

摘要: 我国义务教育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制度影响,学生课业压力和精神负担繁重,教师作业设计存在机械化、形式化倾向。2021年我国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规范课外培训行为,“双减”政策正式推出,意在回归“立德育人”教学本质,让教师快乐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本文结合6年级小学语文教材及实际教学情况,对“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困境、教学要点和教学策略予以阐述。

关键词: 双减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减负

引言: 乐教与乐学是辩证统一的两个词语,乐教可简单理解为教师“快乐教学”,乐学便是学生“快乐学习”。乐教和乐学反映了小学语文的教育本质,教师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才有所保障,学生心情愉悦学习效果才能明显提升。“双减”政策正是为了给予学生身心健康的学习环境而制定的,双减背景下教师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均得到优化调整,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工作得以稳步推行。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困境

1.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6年级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肩负“小升初”的压力,学习难度和学习压力在这一阶段达到巅峰。一方面,教师会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听说读写”4项能力培养布置大量当堂训练和课后作业任务,便是字数最多、构思最难的写作练习学生每周也会接触到1至2回。另一方面,教师为确保教学任务按时、按量完成,在课堂中不自觉减少了学生发言和师生互动的占比,教师“一言堂”局面未能打破,课堂教学的压力未能有效减轻,教学减负任务也因之未能落到实处。

2.作业布置的局限性

小学语文作业分为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和课后复习三大环节,其中预习考察了学生阅读、拼写、语法掌握等综合能力,课堂练习环节教师细致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并着重讲解了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课后复习则是知识积累和个人反思的重要途径。故学生作业可直观视作课堂教学的延伸,诚然“双减”政策规定了学生的各学科作业完成数量及完成时长,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未能合理调整作业难度和作业趣味的平衡点,作业形式创新程度与学生个性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要点

1.教学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小学高年级的教材涉及文言散文、白话散文、古诗词、现代诗歌等多体裁作品,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教材知识的重点,以此展现语文教学的专业性。以6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课为例,琴师伯牙认为钟子期是唯一能听懂自身琴声之人,子期死后伯牙便不再弹琴,后人也以“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来形容伯牙子期这般关系之人。这篇文言文不过百字,但行文语法与白话文出入较大,教师若只是单纯翻译便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注重教学专业性的同时,还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提升学生的听讲配合度。

2.教学平等性与主体性相结合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作业改革实质上也是师生关系间的调整,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师生关系紧张则课堂教学效率便难以提升。对此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时,便需遵循平等性与主体性原则,在课堂中搭建师生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以学生视角设计作业内容,以此实现学生需求和教育需求的平衡。以6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为例,这是毛主席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真实反映了长征过程的艰难与长征胜利的喜悦。教师授课时便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并结合纪录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长征意义,以此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3.教学多样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进行教学减负实践,便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作业设计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与作业设计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语文作业虽然层次明晰、难度直白,但作业内容缺乏趣味性、作业类型缺乏多样性,故作业布置未能有效减负。以6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为例,传统作业设计必然包括作者鲁迅的生平概述、《故乡》故事内容及《少年闰土》行文特色、用语方式、形象塑造等内容,作为作业创新教师便可充分利用“看图写话”这一题型,或是通过语句对比让学生品味鲁迅先生独特的遣词造句风格。总之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作业难度的层次性可进行有机结合,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因之得到提升。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1.拉近师生关系,缩小师生差距

教师是学生除过父母外接触频率最高、关系最为亲密的个体,小学学生阅历和自主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其对教师存在天然的依赖感、敬畏感。“双减”政策的推行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给予学生快乐学习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教师授课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减轻教师授课压力。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自身态度与言行,尽可能给予学生正面影响,在师生良好的和谐关系中共同进步。

以6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为例,这篇课文的描写背景是红军长征过程中“过草地”这一历史事件,其教学重点除过语言文字分析外便是“金色鱼钩”这一题目来源。现今学生家庭条件相对富裕,有些学生难以理解长征过程的艰苦,对此教师授课时可播放历史纪录片,或带领学生参与“忆苦思甜”活动,由此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爱国教育。教师也可借由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和受伤战士的感情,从而加强学生的课文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理解自是与教师存在差距,教师绝不可“急于求成”,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觉。

2.结合生活元素,增添教学趣味

小学语文教材纳入的作品众多,但部分作品成文时间较早或语感环境存在差异,学生理解相对困难。对此教师便需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理解范畴内的实例拆解教材文本,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同时增添生动趣味。

以6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课文作者老舍本就是北京人,其对旧社会的北京风土人情极为熟悉,行文用词皆带有“北京俗语”韵味,朴素的文字拥有极强的表现力、感染力。教师教学时便可先行允许学生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春节习俗,或是自己家庭在春节期间会举行的活动。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便可对新旧习俗予以对比,看哪些习俗被保留至今,以此为课文教学做好铺垫。教师也可在幻灯片中添加图片,直观展现文中描述的“买年货”“守岁”“放烟火”场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效率。

3.善用分组教学,难度循序渐进

诚如前文所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减轻教学压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践中教师应合理运用对话教学、分组教学等手段,给予班级学生更多自我思考、自主发言的机会。分组教学字如其名,便是教师按照学生学习水平,将其分为人数相近的若干小组,让学生在组内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以6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课为例,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所作散文,意在鼓励学生勇于思辨、大胆求索。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在组员帮助下完成注音、翻译各环节任务,通过对话或表演方式展示组员对课文的理解。分组教学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教学难度。此外,教师也可在班级内举行辩论比赛,通过比赛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进行教学减负既是为了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又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让学生真实感受学习的快乐。一方面教师应自觉提升个人专业能力,深化双减政策的理解与实践;另一方面教师应主动研究学生心理,在教学及作业中实现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罗雅文,任强.“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4):15-21.

[2]王丽丽.“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家长,2022(11):123-125.

[3]石祥梦.“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J].家长,2022(07):126-128.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